• 50阅读
  • 0回复

文中画 画中文——看全国第一届《文学插图艺术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3
第8版()
专栏:

文中画 画中文
——看全国第一届《文学插图艺术展》
徐怀中
中国美术家协会最近举办了“文学插图艺术展”,看后我很难用明晰准确的语言概括我的感受。怎么说呢?一边参观,我一边冲动着,急于想写出一本书,一本印有这样高水平插图的书。一定要写好,不敢马虎,如果够不上同这样的插图相般配,也不可差得太远。
插图展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十分广泛,古今中外的神话寓言、小说报告、诗歌散文中所展现的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生活风貌,无疑给画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思维空间。他们大多注重从本民族艺术土壤中汲取营养,发挥了具有中国绘画艺术神韵的写意传统,同时又大胆地从西方各种流派各种样式的绘画中寻求灵感的契机,借取其手法,巧妙地予以变化,努力创造出一种适于表达主观感受,符合文学作品风格的造型语汇。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插图,借用了日本画简朴的造型和线描,表现出古朴典雅的东洋情致。《西游记》插图在传统的工笔重彩中融入了某些立体派手法和现代装饰的韵味。《水浒》插图借用民间皮影的造型,画出了多少天真的意趣。同样是《聊斋》里的鬼狐,有的画得奇谲怪诞,古意浓重,让人联想到《山海经》里的那些神魔;有的画则象一团火,炽热艳丽,似是追求幸福梦幻的奔放的现代女性。《希腊神话传说》插图,着意模仿古希腊风格,获得了理想化的单纯、静穆的美感。一些作者别具匠心,或将毕加索率真的线条和东方图腾揉和在一起,表现当代东方生活;或用桦树皮那种兴趣盎然的色泽和肌理来点染自然优美的诗意。
俄国大画家列宾是第一个为高尔基的小说作插图的,高尔基兴奋地对画家说:“你真实地理解了我的小说,而且还丰富了它。”我想,这次参展的许多画家,如有机会为高尔基作插图,也会受到这位大文豪同样的赞誉。画家们早已不满足于插图的从属地位,不屑于为文学作品作图解,而是在充分理解和感受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使插图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象化审美的补充和延伸。往往原作者得意之处,画家并未予以理会,作家笔犁不到的地方,画家则精耕细作了一番,借题发挥,自有主张,既为原作增色,又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是很难插图的,画家以近暖似冷的色调,流畅的线条与柔和的氛围,恰切地表现了小说的情调,又让人以无限感慨联想到朱自清所生活的那个特定的时代。莫言的《红高粱》这样一部提供了可感形象的小说,画家也并不只是为我们再现一幅粗略的抗日战争生活图画,而是抓住作品深沉的历史感和诗意化奇想以及人物描写的雕塑感,以夸张变形手法突现出人的精神状态。我以为,这样从整体构想、从心理色彩上去把握原作的方式,才更宜于开掘插图艺术所特有的魅力。这里,是文学渗入了绘画,还是绘画浸透了文学?你就难以分辨了。
这次文学插图展三百来件作品,是从三千多件来稿中严格而又严格地选出的。凭我的印象,有这样水平插图的书在书店里似乎并不多见。想必是为了降低成本,怕售价太高不好卖。我想不妨冒险试验一下,或许由于被高级精美的插图装帧所征服,喜爱书籍的人宁肯多花一点钱也要买,以至让并不习惯看书的人也乐于得到一本漂亮的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