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西域瑰宝华夏佳音——听《且比亚特木卡姆》音乐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3
第8版()
专栏:音乐舞蹈

西域瑰宝华夏佳音
——听《且比亚特木卡姆》音乐会
毛继增
第四届《华夏之声》——《且比亚特木卡姆》专场音乐会(见上图),以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蹈深深地打动着首都的观众。
在维吾尔族地区,无论节日、喜庆、“麦西热普”(歌舞晚会)、“巴扎”市场以至沿途饭店的喇叭里、老大爷和娃娃们的自娱歌声中……《十二木卡姆》总是不可缺少的节目。木卡姆的歌声和乐声,有时象轻轻流淌的清泉,有时象炽烈燃烧的火焰,它既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也记录了他们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和愤懑。
“木卡姆”一词,意为大型套曲,也释为聚会、规范、调式、音律、最高的位置、高级组曲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即十二套大曲,包括一百七十多首曲牌和七十二首乐曲,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
木卡姆是一种国际性的音乐现象。北非、西亚、中亚、南亚诸国几乎都有自己的木卡姆。我国维吾尔族的古典艺术《十二木卡姆》有着自己的独特风采。它品种多样,南疆、东疆、北疆以及多兰的《十二木卡姆》各不相同。史学家认为,十三世纪后期元朝宫廷“回回乐”中的“马黑母当当”就是维吾尔族的木卡姆。
首都观众今天欣赏的《且比亚特木卡姆》,是流行在南疆地区的《十二木卡姆》的第二套大曲。通过新疆木卡姆研究室和新疆歌舞团的演出,使我们看到这套大曲熔音乐、诗、舞于一炉,各种成分之间,自然天成,相映生辉。其节奏、节拍、旋律和调性的发展手法虽然复杂多样,然而,却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旋律。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这些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维吾尔族人民美学趣味、心理素质、音乐思维的体现。其艺术成就、思想意义和在我国文艺史上的地位,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姣姣者媲美。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新疆艺术研究所集中专门人员对木卡姆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今天,整套《且比亚特木卡姆》终于第一次展现在首都舞台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