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4
第2版()
专栏:

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
——“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
本报记者 刘霄
提起冷暖风机事件,真令人不可思议
远远称不上经济富足、外汇宽裕的我国,耗费近六千万美元,购进二百三十多万台(套)国际上尚未定型的冷暖风机,其中80%以上为劣质品,而且耗电量大,不适合我国国情!
这场盲目进口事件,发端于两年前,其影响从广东、广西、福建三个沿海省区,扩展波及内地几乎所有省份。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恶果。
1986年5月16日。中午。广州市沙河镇一家劳动服务公司门前,贴出了一张削价处理冷暖风机的广告。上面用醒目的红黑两色墨水写道:“跳楼货”!“大放血!!”“忍痛出售,现价三十八元!!!”
广东,现在成了一百七十七万台劣质冷暖风机的库存者。销到内地的几十万台,也卖不动。北京、河北、天津、山东、陕西、江苏、湖北、浙江、河南等省市许多经销单位受到牵连,负债累累,不少已经倒闭或濒临倒闭。因为是多道转手,下面又挂着一连串间接受害单位。事到如今,“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成为牵扯面很广的经济案件。
为了减少积压,该想的办法都想了。首先是削价处理,每台冷暖风机从四百元、三百元、二百元一直跌到二三十元,无奈消费者还是“不认”!
有人建议复出口。每台平均进价二十五美元,外销降到五美元。有关方面尽了最大努力,卖掉的寥寥无几。
大量进口劣质冷暖风机,经济损失无可挽回,国内外影响很坏,经济纠纷难解难分。
人们不能不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一切始于短短的六个月
榜上无名的冷暖风机,突然风魔起来,它的“魅力”,说穿了,就是内外差价带来的高额利润。
1984年五、六、七月,广东召开了一个又一个商品交流会。省百货公司进口的冷暖风机初次亮相,就耀花了人们的眼睛。当时的行情,一台意大利产的冷暖风机,进口价二十五美元,不到人民币一百元,卖给内地销售单位,转手价二百八十元。扣除八十元关税和工商税,进口利润为100%!广东许多单位怦然心动,纷纷到审批部门要求进口。
审批部门头脑也热了。尽管中央和国务院早有明确规定:自行审批进口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不得转卖外省;不能利用内外差价赚钱,做有损全局的事情。但是,当下边一再急如星火地请示能否进口冷暖风机的时候,有关审批部门答复了:“可以啊,只要卖得出去,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就行!”
卖不出去?笑话!看看内地经销单位四面八方打破脑袋要货的劲头!看看雪片也似飞来的订单!说话间,内地冷暖风机的试销价格,已经往上窜了几窜:三百元,三百五十元,四百元,四百二十五元!广东一些单位更感到奇货可居,要价越来越高。先是提出口岸交货,尽快交割完毕,内地依允;又提出先付50%到80%的定金,依允;再提出订货要给回扣,好处费,茶水费,办公费,辛苦费,依允……
1984年8月到1985年2月的六个月,是“冷暖风机进口热”的高峰。在此期间,广东省一些部门共批准进口冷暖风机四百七十一万台(套),实际进口二百多万台(套),审批单位达十五家之多,而且没有一家对这一前所未闻的产品作一丁点市场调查和预测。外省市驻粤的公司和办事处,有些也自报、自批、自进,加剧了盲目进口热。
不知不觉,广东申请进口冷暖风机的数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台大关,省里这才大吃一惊,发现问题严重,下令停止进口。
但是,已签的合同仍然有效,一批批冷暖风机源源抵达各口岸。香港、台湾、南朝鲜一些商人乘隙而入,推销低劣产品和库存产品,并且一再哄抬价格。
一系列环节上的毛病
当时各种贸易公司风起云涌,它们虽然不懂外贸业务,却百倍地热心于进出口贸易。广东五十家进口冷暖风机的单位中,有中学,有副食品公司,有土石方工程局,有各地市的党政机关,地方人武部。省主管部门对这些公司、单位的外贸业务素质和外贸经营能力不加审查,一律开绿灯。
这些单位,以外商的广告宣传作为签约依据。“冷暖风机采用八十年代最新工艺,节约能源,设计新颖,质量可靠,风速柔顺,令人心旷神怡,轻松惬意……”吹者神乎其神,听者不酒也醉。事实上,这些单位对冷暖风机的性能、规格、质量、价格一无所知。
合同内容漏洞很大。绝大多数合同没有质量条款、检验条款和索赔条款,等于告诉外商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惩罚!
货到口岸后,进口单位无视国家“进口商品必须经过检验”的规定,不验收,不申报,不请商检部门检验,无条件接收。有的箱子里塞上几块木头,也蒙混过关了。
进口单位的无知,被一些外商利用了。权威人士透露,80%以上的不合格品中,绝大多数为无铭牌、无型号、无制造厂标识的“中性商品”,这在国际贸易中是很不正常的。可是进口单位不但照收,而且,另外加价向外商购进乱七八糟私造的铭牌,根据需要,什么好卖就贴什么。一两种型号的冷暖风机,可以贴上三四十种不同的牌号:夏友,三羊,顺风,顺利,领袖,风帆,兰花,海鲸,豪华,净威,劲力,和睦,快乐,佳时达,等等。其中号称“香港货”的夏友牌冷暖风机,实际是广东省新会县某电子印铁厂(厂名就很别致)用进口的残次零部件组装的。在后来的诉讼中,内地销售单位指控广东相当一部分单位明知故犯,通过欺骗手段,向内地倾销低劣冷暖风机,这恐怕不是无的放矢吧!
自己乱了阵脚,外商抓住了弱点,内部的蛀虫也混水摸鱼。广州市某工业局一位副处长,签订的合同单价比一般价格高十多美元,自己拿了外商十三万美元的回扣。他是暴露了的,还有没暴露的呢?
冷暖风机从大红大紫的抢手商品一变而为芒刺在背的“跳楼货”,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类似的问题,如盲目进口化纤、电视机、录相机、摩托车、汽车、放相机、录音机、旧服装、838计算器、富兰卡照相机、签字笔等,已经出现过几次。现在,难道还不应该从这类多发的“热”病中吸取教训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