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心无惧 自怡然——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树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4
第4版()
专栏:

心无惧 自怡然
——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树楠
熊永年 杜奎昌
1985年初,昆明一家医院里,躺着一位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年轻战士。双腿被炮弹炸伤,伤势严重,按常规只有截肢。主治医师想起大理医学院送来的新药“康复新”。这药用在这个战士身上,十天后,伤势大大好转,战士的腿保住了。
同年1至5月,三家部队医院用“康复新”为一百二十一名在“两山”前线负伤的伤员治疗,疗效良好率达96.7%,同时,云南一些地方医院使用这种药治疗烧伤、化脓性乳腺炎等外科病,疗效都很好。
同年7月,云南省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召开对“康复新”的鉴定会。专家们认定,这是一种对多种外科疾病有显著疗效的新药。
研制出“康复新”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大理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副主任李树楠。他为了帮助群众解除疾病的痛苦,在充满坎坷的生活道路上顽强奋斗,坚持医药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科学事业,虽然才入党两年,已充分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李树楠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二十年来,风风雨雨,历尽磨难。
二十年前,他曾和一个卖水的孤身老人同住一屋。有一天,老人摔了跤,右腿流脓,数月不能行动,经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年底,一个亲戚给老人送来一包草药,由李树楠给他敷上。三天后,脓少了,瘘管口居然长出肉芽,以后老人的腿便好了。
这种草药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疗效?李树楠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捣烂了的草药里有一些昆虫尸体的碎片。他用镊子把尸体碎片一点一点地拼起来看,呵!原来是一种常见的害虫。
从此,他便天天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还到民间作调查,记录有关这种昆虫的各种传说;收集它的各种亚种,进行人工饲养。经他对这种昆虫的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化学提取,第一代粗制的“康复新滴剂”诞生了。由于缺乏设备,研究工作不能进一步开展。
1982年,大理医学院成立,李树楠调去任教。他是一个好教师,所教的课最受欢迎。他把教学工作之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康复新”的研究工作中去。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全部节假日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研究工作紧张时,无论冬夏,都用三把椅子作床,睡在实验室里。他的女儿说:“我们早晨还没起床,爸爸早走了。晚上我们睡着了,爸爸还未回家。”
研究新药的实验需要反复做多次。“康复新”的肉芽增生实验就做了三百多次。由于缺乏先进仪器,许多工作要多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劳动,而且往往需要夜以继日地连续干若干天,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为了早出成果,造福人类,李树楠甘之如饴。
研究经费有限,没有钱买食物饲养动物,李树楠就每天清晨到垃圾堆去捡饭馆倒的牛头,到街上捡人们扔的苹果,在鱼贩收摊时去捡掉在沟里的鱼。有些人讥笑他“满街捡吃的,有失大学教师身分”。他一笑置之。
为了表彰李树楠的功绩,今年5月,云南省政府授予他特级劳动模范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当年被错划为右派后,李树楠到大凉山劳动。因粮食不够吃,上山采野菜,他挖到一种植物根,用舌头一舔,感觉口腔发热,唾液外流不止。他想,这种球根可能对某些缺血性疾病有疗效,便采了标本带回。1960年他开始当搬运工,挣钱买设备进行科学研究。经过一年多艰苦工作,到1961年底,他用上述植物球根研制出一种新药“类蛇毒”。
动物试验成功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这种药注射到自己血管里进行人体试验。为了避免万一发生意外时被人误认为是自杀,他在注射前写了一首诗放在桌上:
十年寒窗如尘土 两载烟瘴庆生还
卖力汗湿街头上 腹饥犹举千斤担
芒鞋踏遍云深处 夜读不觉秋意寒
以身试毒心无惧 捐躯为人自怡然
经临床试验证明,“类蛇毒”对风湿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李树楠开始为群众义务治病。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他家排队看病。
“四清”运动开始的时候,李树楠成了清查对象。以开“地下诊所”“地下工厂”的罪名抄了他的家。数年来靠卖苦力挣钱购置的实验设备和药品全被没收。那首“以身试毒心无惧”的诗也被当作“反动诗”搜走,有些人硬说“腹饥犹举千斤担”是污蔑社会主义。
市委某领导让公安局逮捕李树楠。
一个居民说:“我的孩子得了小儿麻痹,花了上千元医药费,没一点好转。我们找到李大夫门上。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晚上都来为孩子治疗,不收分文。现在孩子已能走能跑了。”人们都说,李树楠治病,认真负责,疗效显著,概不收费,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公安局找不到证据,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声,逮捕只好作罢。
李树楠继续进行他的研究。为了重新购置仪器设备,他拚命多干活,省吃俭用,有时还到医院去卖血。
今年10月,李树楠到昆明参加省科协三次代表大会之前,有一周多几乎没有睡觉,提前赶完应该完成的实验。去年11月起,他先后五次参加英模汇报团,平均每次一个月,还有不少其他社会活动。人们认为他在这种情况下搞不了科研了,实际上他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他的办法就是科学安排和奋力拚搏。
学生见他那样拚命工作有些担心:“李老师,你不要命了!”
他说:“我能把治疗肿瘤、肝炎的新药研究出来,就是只活六十岁,也比活八十岁强。”
他把研制的眼药水在自己身上试验。有的学生说:“李老师,你现在出名了,干吗还冒这个险!把眼睛试瞎了怎么办?”“我先试一只眼,如果试瞎了,还有另一只。就是两只眼都瞎了,还可以靠你们继续干。”他这样回答。研究新药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已成了家常便饭。他的胳膊上布满了针眼的疤痕。他说:“作为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要有献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