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多渠道经营解除了人们的忧虑 汕头市粮食调进不难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5
第2版()
专栏:

多渠道经营解除了人们的忧虑
汕头市粮食调进不难了
本报讯 记者官建文报道:广东汕头市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方针,多渠道经营粮食,使长期粮食调进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全市每年粮食调入总量的40%是由集体、个体粮食经营者运进的。
汕头市下辖八县,共九百二十多万人,只有耕地三百二十九万亩,人均不足三分半。缺粮,是汕头的一个老问题。
因为不通火车,公路狭窄,码头又小,全地区粮食部门每年计划外调进粮食不足一亿公斤,再多就没有办法了。既不知到何处买,也不知怎么运进。
多渠道经营,解除了人们的忧虑。1982年,汕头出现了个体粮商,接着一些集体单位也开始经营粮食。集体、个体粮店经营比较灵活,有的到外省采购,把本地农副产品运出去,把粮食拉进来,汽车来回不空;有的与粮食产地搞联营,利益均沾;有的批发兼零售……现在集体、个体粮店已遍布全市各个区、乡。普宁县的洪阳区,九万四千多人,有粮店一百二十家。个体粮商方修宇,与江西省南城县粮油贸易公司联营“洪江粮店”,以批发业务为主,两年来,经营粮食一千多万公斤,除批发给本区本县粮商外,还批发到邻近的潮阳等五县。
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互为补充,市场上粮食多了,群众买粮不难了。过去独家经营时,市里成立抢运粮食办公室,全力以赴,还常常满足不了需要。现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道路没有多大改善,粮食却源源而来。1985—1986年度,汕头市缺粮三点五亿公斤,很顺利就解决了。
放开经营也增强了国营粮店的实力。1986年7月的七号台风使汕头市粮食减产三亿多公斤,灾情是建国以来最重的一次。人们担心买不到粮,纷纷上市争购。一度市场每公斤大米涨价六分至一角四分,而国营粮店的议价粮仍然按原价敞开供应。结果,只两三天,各地粮价就降下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