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蓬莱新“八仙”(七) 远见深谋的李玉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5
第2版()
专栏:农民企业家

蓬莱新“八仙”(七)
远见深谋的李玉璞
肖涵
“好漂亮的山楂园!”当慈眉善眼的永昌实业公司总经理李玉璞把我领到一片绿树前时,我不由得脱口叫好。八百多亩的这片山楂,树都有一人高,今年刚挂果。在金秋阳光中,一簇簇玛瑙般的红果,在绿叶间伸头探脑,煞是喜人!
早就听说李玉璞是干橡胶厂、塑料厂、建筑公司出名的企业家,没想到他还建起这片蓬莱县最大的山楂园。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问道:“那么多人瞅准靠工业赚钱的门道,你怎么有心思既搞工业,又侍弄这八百亩山楂呢?”李玉璞得意地说:“这叫做发挥优势!可别小瞧这片山楂园,它还真能顶过吕顺兴的机械厂、王海绪的蓄电池厂呢!”他给我算了一笔帐:两三年后,不算那十几项工副企业,也不算那六百亩粮食,单靠山楂,他们这个三百多户的刘沟安香于家村,一人一年就能获利三千来元!
三年前,当这个村子正在热火朝天地办工业,李玉璞却提出要栽山楂时,大家都大出意外:“山楂不顶饭,种这么多干嘛?干工厂比什么不好?再说咱又没摸弄过山楂,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李玉璞说:“搞事业总想着失败怎么行?就不能想法把它搞成功?”他说干就干,立即组织村里人外出学习,不久就种成这片山楂园。
一片山楂园,展现了这位企业家的远见。但李玉璞告诉我,年轻时,他的眼光只能落在鼻子底下那张嘴巴上。1960年,他从海军某部转业回到乡下。当时这块号称“人间仙境”的土地,人们穷得连年饿肚子。一心想叫大家饱饱肚子的李玉璞,当上生产队长不久,就大着胆子,在只许种粮的地里种了茬萝卜。后来人家闹饥荒,他们的萝卜顶了大事。大家乐得送了李玉璞一个“萝卜队长”的绰号,还说:“队长,啥时咱能吃上苞谷就好了!”
改革开拓了农村的新历史,也使李玉璞这些普通农民的谋略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在短短几年里,李玉璞从“萝卜队长”变成了拥有十几项企业的总经理。1983年,他冒着风险,借债经营,领着大家建起了橡胶厂。他和几个能人一起,打破再生橡胶的老工艺,试制成国内少见的民用超薄型雨衣布。它比从日本进口的同类产品还要薄三丝,质量超过日货,成本还低。这家厂现在专为北京一家服装公司生产高级风雨衣布敷涂料,单这一项,年产值就达六百万元左右。在企业一步步扩大的同时,李玉璞和乡亲们的视野一点点地开扩着。李玉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做一件事,前进一步,都要向自己作斗争。”
在他们的创业史中,使李玉璞最难忘的是1980年那场迁村风波。说来话长,他们村原先稀稀拉拉地散落在二百多亩平地上。那一年,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玉璞,提议用一块旱涝都不保的石头地作房基,整整齐齐地盖一批新房子;条件优惠,五十平方米的一幢房,每户只要出一千元,其余都由集体补贴。但有人反对。有的说,旧宅基是祖上看好的风水地,搬不得;有的说,旧式房住久了,新式屋住不惯。一时惹起了一场风波。
一次,李玉璞见县政府大门口围着一堆人,凑过去一看,原来是村里一位老汉,正坐在地上念状子:“俺告李玉璞……压迫贫下中农……”老李忍不住,跑到一个僻静处,背过身去,五十多岁的壮汉子,憋憋屈屈地哭了一场。这么多年来,为了让村子富起来,他没黑没白地干,一片热心,不被理解,如何不叫人委屈!但哭完了,委屈也没了,回到村里,他和村领导一起,还是一遍遍地向大家解释,尽可能妥善地做好每家每户的安置工作,终于在一年之后完成了迁村工作。
参观完山楂园,李玉璞把我带进村。走在宽广整洁的林荫大道上,迈入一户户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琉璃瓦屋檐农舍,踏在农户花纹水磨石地上,环顾备有一样样现代卫生设备和家用电器、家具的家庭,我兴奋地对李玉璞说:“现在,我这个城里人成了土包子,你们可是洋包子啦!”
多漂亮的新村!怪不得,当许多国家驻华使馆的武官们来参观这个村庄时,一个个都伸出拇指夸奖。有的说:“中国,比我小时候想象的更美丽。”有的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在这里看到了另一轮太阳——伟大的中国农民!”李玉璞和他的乡亲们,该有多么自豪啊!
所有这一切,李玉璞还都不满足。临走他悄悄对我说:“瞧吧,我们马上要搞果品加工业,让八百亩果树的经济效益一下子翻它两番!”这话,我百分之百相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