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养虾工的“小自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5
第2版()
专栏:

养虾工的“小自由”
田金昌
河北省黄骅县养虾场位于渤海岸边,周围是渔村。这几年,渔民每户年收入一两万元已不算稀罕。场里工人多数家住附近,他们看到左邻右舍的渔民富了,再瞧瞧自己挣的那点工资,未免有些寒伧,于是纷纷搞起了家庭副业——养貂。
在这之前,虾场就养了不少貂。每年三四月份,是配貂、产貂忙季,职工一心在家侍候貂,谁也没心管场里的貂。个别人甚至动了歪心,想着法子偷场里的小貂,或用自家的病貂偷换场里的好貂。为了避免矛盾,虾场把场里的貂全卖了。
谁知,貂卖掉后,问题还是没解决,一到养貂忙季,职工们还是老惦记着家里的貂,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
怎么办?养虾场党支部的同志既考虑虾场的生产需要,又照顾职工的具体困难,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如果职工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后,就不必非熬够八小时,可以提前下班。这一招很受欢迎,职工们上班时兴致很高,专心一意干,任务完成得很好;工作干完就愉愉快快地回家养貂去了。
五六月份是场里对虾育苗的紧张时期,职工常常自觉地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可是他们没有怨言,心甘情愿。1984年,该场对虾育苗六千一百多万尾,改变了多年在亏损边缘上徘徊的局面。1985年,对虾育苗猛增到二点五亿尾,利润上升为六十一万六千元。今年,生产势头比去年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