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调动不同干部的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6
第5版()
专栏:论坛

调动不同干部的积极性
中共江西省宜春地委书记 叶学龄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干部“四化”方针,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把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被选人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不负众望,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做出了显著成绩。我以为,在继续推行干部“四化”方针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三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一要调动“能人”的积极性。干部队伍中,有能干实事的人,也有平庸的人。在改革形势下,所谓能人,就是敢于改革、有创造性的人,而他们当中有一些又往往是有争议的人。在我们宜春当过地方官的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种现象至今还没有绝迹。有一个乡党委书记,有事业心,有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乡农业、林业及乡镇企业都办得比较好,农民人均收入在全县最高。县委经过考察,准备呈报推荐他为副县长。有人一听风声就告状,问题列了八、九条,经过调查核实,绝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我们没有听信不实之词,还是及时提拔了这个同志。在工作中,除了干的,还有看的、评的、怨的,有的人专看干的人的笑话,找干的人的岔子。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兢兢业业干事的干部。改革,难免有失误,有错点,只要不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是前进中的问题,改了就行。如果不辨曲直,一告就信,一信就查,就会干扰我们的事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我们还主张多打招呼少立案,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查办。
二要调动没有大专文凭的干部的积极性。在我们地区,没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干部占大多数。有些中青年同志离开工作求文凭,不能很好处理工学矛盾,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丰城县是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县。有一年,十名县委常委有四名脱产三个月复习备考,以致有一段时间开不成常委会。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年轻的学文化,中年的干四化,年老的守电话”。还有一些同志有了文凭,就公开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待遇。为了处理好工与学的矛盾,调动没有大专文凭干部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三条办法:第一,成人考试名额合理分配,一个单位不能太集中,凡脱产学习要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学习专业要对口,并奖励在工作岗位上的自学成才者。第二,不能有了文凭就提拔,也不能人人提拔,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根据实绩择优任用,公开伸手要官的不给。第三,对虽没有文凭但政绩突出的,同样给予提拔重用。上高县徐家渡乡党委书记喻九根、万载县株潭镇党委书记孙世群、宜丰县新庄乡党委书记刘礼祖,都没有大专文凭,但他们勇于开拓,政绩突出,我们选拔他们参加县级领导班子,对调动没有文凭的同志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要调动五十岁上下的干部的积极性。这批干部数量不少。他们一般有三个优点:有丰富的经验,有群众基础,有比较好的作风。他们中有三种精神状态:一是老将不减当年勇,扎扎实实干工作;二是职务未退思想先退,“年过五十五,何必再辛苦”、“年过半百无所求,舒舒服服度春秋”;少数同志即将退下来,抓紧为房子、儿子操劳,“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对这些同志,要多做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为此,我们在强调年轻化的同时,不搞层层递减,县、乡领导班子中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年过五十岁的同志;对少数有能力、有魄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即使年届五旬,也给予提拔;对一些退下来身体很好的同志,给予实职工作,留在第一线上继续发挥作用;表彰、奖励表现好的老同志,使他们年过半百有所求。此外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安置工作,让老同志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这样做,也有利于调动五十多岁干部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