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开放改革给广州带来了什么? 市场活跃新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7
第1版()
专栏:

开放改革给广州带来了什么?
市场活跃新事多
本报记者 林里
今日广州,犹如三年前的深圳,到处是闻所未闻的新闻,到处是见所未见的新事。
就说西濠路上的人人菜馆吧,店铺面积不过二百八十平方米,餐厅坐椅四百张,可是,就是这个小小菜馆,每天接待三千多名食客。一张坐椅,一天收入八十元以上。一天的营业额,相当于七年前的十五——二十天的营业额。香港来的投资者吴伯鸿,一看内地有钱赚,马上把人人菜馆的经营大权交给他的助手,他自己跑到北京前门东大街,在首都合伙开办了人人大酒楼。
人人菜馆附近,有个海珠市场,为街道居民提供肉、菜、鱼。这几年,这里的供应范围扩大到了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给这些城市的九十多家宾馆提供粤菜、海鲜、肉食和水果。同时,又把辽宁的冻鸡、四川的腊肠、江西的板鸭带回广州,使广州的副食品市场,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海珠市场的海鲜部,弄来了名目繁多的活鲜,养在用玻璃建成的水池里,多年不见的鼠班鱼,每公斤六百元,谁都以为没人买,结果是供不应求……就是这个街道菜市场,年度营业额高达两千五百多万元。市场经理黄百治,闭口不谈利和税,他所津津乐道的是城市带动了农村,饮食业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养殖业。七年前,黄百治到中山一家农场买乳鸽。农场饲养乳鸽十万对,卖不出去。如今,饲养一百万对,不够卖。黄百治说:“这,比我们海珠市场的一两百万元利润,更有意义。”
清平路,原是农贸市场。近三年,发展、演变成了好几个专业化的市场。有花鸟虫鱼市场,三鸟禽蛋市场,肉类水产和药材市场。光是药材市场,就占了当初清平市场的整条街道。计有一百四十四个固定摊档,外加三百多户流动药商,成了广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药材集散地。举凡大江上下、天山南北的名贵药材,这儿几乎都有。因此,顾客终日不断,川流不息。一些外宾,也到这儿买药。“老广州”无限感慨:“史无前例,盛况空前。”
关于开放,广州始终认为,包括对外,也包括对内。外引固然重要,内联同样不可缺少。七年来,广州允许农民进城办企业,也欢迎外省开店铺。至此,广州吸收内联协议投资十六亿元,用于实际的四点四亿元。广州现有外来商行、货栈三百零九家,店铺七百多户。同七年前相比,商业网点增加二点二倍,从业人员增加一点六倍。如今,每百名广州市民,占有一点二个服务人员。广州人所感觉到的方便,多于以往年代,感到不方便的是交通拥挤、电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