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七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目标:提高质量 增加品种 深度加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7
第5版()
专栏:

“七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目标:
提高质量 增加品种 深度加工
本报记者 刘桂莲
我国食品工业“六五”期间产值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七五”期间发展前景如何?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每年增长速度将在9%—12%。
食品工业的根基在于农业,发展速度取决于消费水平。为适应农业商品生产的需要和进一步满足人民的需求、增加出口创汇,“七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营养成分,加工朝着深度、广度发展。其中主要产品的发展趋向是:
粮油加工——进一步向讲究营养、着眼方便、注意优质、开拓基础原料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原料加工后直接进入消费领域的成品、半成品食品只占食品的32%,因此,粮油加工发展既要为人民生活提供较多的精米、精面和植物油,做到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要为食品加工业提供日益丰富的专用面粉、油脂、油,此外,大豆、玉米、土豆资源的深加工、也要发展,以提高食品原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肉类加工——“六五”期间,大小包装的猪、牛、羊肉及副产品先后进入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但加工能力有限。“七五”期间,在抓好发展瘦型肉的同时,增加精加工能力,使肉类加工朝着“由大变小、由粗变精、由生变熟、由废变宝”的方向发展,满足宾馆、餐厅、食堂、餐车、居民的不同需要。
食糖——以甘蔗、甜菜糖为主,稳步发展淀粉糖,适当发展甜叶菊糖,走多品种糖源发
展的路子。去年我国糖的产量是五百万吨,到1990年,产量要达到六百余万吨,以缩小与产糖大国的差距。
乳制品——以牛奶为主,牛、羊奶结合,多品种发展。除一般奶粉外,要搞婴儿奶粉、老人奶粉、孕妇奶粉和营养价值高的乳酸饮料,形成系列化产品。1990年乳制品产量达二十五至三十万吨。
酿酒——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和出口的需要,“七五”期间酿酒业重点实现三个转变:由高度酒转向低度酒,蒸馏酒转向酿造酒,粮食酒转向水果酒。到1990年,酒的总产量达到一千二百五十万吨,白酒的产量控制在三百万吨,增加名优酒和低度酒的比重,加快黄酒、葡萄酒、果露酒、特别是啤酒的发展。啤酒的产量要从现在的三百多万吨提高到六百五十万吨。在发展酿酒工业中,将充分利用野生资源。
饮料——重点是提高质量,开发品种,改进包装。要集中发展一批优质饮料原液厂,在城市中配备不同能力的机械化罐装线,同时积极开发和生产风味饮料以及植物蛋白饮料。到1990年,饮料产量要由1985年的一百万吨增加到三百万吨。
方便食品——“六五”期间起步的方便食品,“七五”期间将大发展,以方便主食为主,逐步发展方便副食、汤料,为双职工、旅游、流动人口服务。1985年,方便食品总共只有五万吨,1990年,主食面包产量要达到四十万吨,方便面四十万吨,米粉、米饭达三十万吨。
实现上述目标,除要理顺价格关系,使企业有活力外,还要依靠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很大。前几年,我国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对提高食品工业水平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要把进口设备消化推广,需要机械部门的支持。此外,包装材料也要同步发展,并把成本降下来,使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快马加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