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长痛不如短痛 统包不如不包 广州蔬菜市场放开逐年看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8
第2版()
专栏:

长痛不如短痛 统包不如不包
广州蔬菜市场放开逐年看好
新华社广州12月17日电(记者陈宪鑫、王志刚)日前,记者与主管商业工作的广州市副市长邓汉光谈起蔬菜市场,他十分欣慰地告诉我们:“今年是我这个副市长最好当的一年,市长专用电话全年都没有人反映蔬菜价格问题,市人民代表大会二百八十多项提案中也没有关于菜价的提案。”
广州的蔬菜市场是前年底放开的,当时菜价上涨,市民怨声四起,反应强烈。去年,市政府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要回答的便是市民关于菜价的问题;有的人大代表就物价问题,连续三次质询市政府负责人;群众的告状信有的还告到了国务院。
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是继续放还是收?广州市有关部门相信价值规律,没有收,而是在作耐心细致说服工作的同时,把功夫下在促使市场机制的恢复和价值规律的发挥上。菜价上升,首先刺激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全市实种蔬菜面积比原计划扩大了二万五千亩,日均上市蔬菜一百多万公斤,供应有余,菜的质量日益好转。这样一度出现的哄抬菜价现象受到买方市场的遏制。去年是阵痛时期,而今年开始进入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时期,市场稳定,菜价稳中有降,据市统计局统计:今年全市蔬菜售价平均每公斤为一角二分六厘,比去年下降了4.3%。单从菜价上看下降虽不多,但菜的质量却不能同日而语。过去,蔬菜到居民手里,一公斤菜只有五六成可食用,而今菜农精心择选,力保鲜嫩,可食率能达到九成以上。现在居民买一公斤菜,实际上顶过去的一公斤半吃。
过去蔬菜淡季,菜少价高,居民意见最多,如今,淡季上市蔬菜品种由二十多个增加到四十多个,淡季周期由以往一个多月缩短到七至八天。菜农收入增加,国家财政补贴大幅度减少,前年未放开时,全年补贴一千六百万元,去年减少到七百万元,今年只用了三百万元。蔬菜补贴的历史在广州很快就要结束了。
回顾蔬菜市场放开前后的变化,邓汉光对记者说:放开前是一个脑袋想问题,计划种植、计划上市,计划总赶不上市场变化。放开后是市场调节,调动了成千上万的人在动脑筋,想办法。市场运转得出乎意料的好!统包不如放开,长痛不如短痛。新旧机制的转换要经得住阵痛才能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