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钱塘江口骤耸大堤 茫茫苍水化作桑田 萧山农民拦海造田五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8
第2版()
专栏:

钱塘江口骤耸大堤 茫茫苍水化作桑田
萧山农民拦海造田五万亩
新华社杭州十二月十七日电(记者虞云达)最近浙江省的陆地面积又增加了五万亩。这项沧海变桑田的业绩是萧山县十五万农民以当代愚公移山填海的气概,顶风冒雨,奋战七天创造的。他们在钱塘江入海口南岸筑起了一条长十五公里、高三点五米的拦海大堤,使茫茫沧海变成了一片陆地。这是浙江省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围海造田工程。
萧山县有三分之一的耕地是围垦得来的。从一九六八年开始,这个县结合治理钱塘江口,先后围海造田四十一万亩,目前用于种养业的面积达二十五万多亩;垦区内已建立六个乡和九个农场,安置移民六万人。全垦区已形成了棉花、黄红麻、油菜籽、淡水鱼等十多个商品生产基地。
最近,萧山县委、县政府发出“若要富,围海涂”的号召,全县四个区、四十三个乡镇、四百多个村的十多万农民参加围垦劳动。这项围垦工程从围涂到垦种分三期实施,计划到一九八九年全部完成,总投资额为四千多万元。这个县采取以组织农民投劳投资为主、国家适当补助的办法解决围垦资金不足的困难。第一期工程所需的二千二百万元资金中,农民投劳投资占百分之六十八。建筑拦海大堤的二百多万土方都是由农民作为劳动积累工完成的。乡镇企业出资搭建棚舍、补贴民工伙食费和支付交通运输费用。萧山县决定实行“谁出力、谁得益”的政策,向群众明确宣布:围垦所得土地按各乡各村出力大小进行分配。因而,广大农民投工出力十分踊跃。县里原定计划动员十万五千名劳力上工地,结果实到人数超过计划近百分之五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