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一项成果三年后易地鉴定 王克俭创制的人工合成细颗粒金刚石新工艺终于获得承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8
第3版()
专栏:

一项成果三年后易地鉴定
王克俭创制的人工合成细颗粒金刚石新工艺终于获得承认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一种高质量、高产量的人工合成优质细颗粒金刚石新工艺,由北京科技人员王克俭在三年多前研制成功,于最近通过山东省科委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工艺在当时属于国内外首创,居领先地位;现在仍属创新,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人工合成金刚石,耐磨、坚硬。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地质勘察、石油钻井、光学仪器、宝石加工、陶瓷和玻璃制品,以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的加工等方面都需要它。但是,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人工合成金刚石工业化生产以来,都是先将合成的粗颗粒金刚石破碎加工后得到细颗粒,再用这种细颗粒做成各种制品。由于金刚石是硬脆材料,通过破碎,容易出现裂纹和大量的针状、片状等不规则形状,给金刚石制品带来“先天不足”。以后,人们又研究出了一些直接合成细颗粒金刚石的方法,但存在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王克俭经过数千次合成工艺的试验和原材料的筛选,于1983年6月在冶金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金刚石制品厂研制成用不同粒度触媒粉和石墨粉均匀的混合料压成小柱、采用三个小柱的组装形式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实现了优质、高产,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人为地控制金刚石粒度的大小,解决了常规法难以解决的难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成果,由于他原在单位设下的种种阻力,一直不予鉴定。1986年,王克俭在山东栖霞金刚石厂和山东省科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才使这项被扼杀了三年多的科研成果复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