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尿素——有前途的饲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8
第5版()
专栏:

尿素
——有前途的饲料
苏州农校 杨光中
蛋白质在家畜的生命、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家畜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来自精饲料,其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源是各种饼粕类和鱼粉。然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随着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动物性蛋白质需求量的上升,为生产畜产品所必须的精饲料及精饲料蛋白源的供求不平衡,将日益扩大。2000年精饲料预计生产量(十四万九千万吨)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量(十八万九千二百万吨)之间相差四万零二百万吨。2000年饼粕类和鱼粉的预计生产量(五千二百万吨)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量(七千四百万吨)之间相差达二千二百万吨。因此,未来的十几年以至几十年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饲料蛋白质源不足的矛盾。尤其象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矛盾必将更为突出。为此亟须实行相应的对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大力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时,除了增加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产量,综合利用畜产、水产、食品、酿造、造纸等工业下脚料,以及废水废漆生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单细胞蛋白、生产限制性氨基酸外,利用非蛋白氮饲料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非蛋白氮饲料是用工业方法生产的蛋白质或肽形式以外的含氮饲料,其中主要是尿素。利用牛、羊反刍家畜特殊的消化生理机能,可以其代替或补充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的瘤胃中存在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和纤毛虫。瘤胃微生物群能产生脲酶,将摄入瘤胃的尿素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另一些瘤胃微生物可将碳水化合物降解形成脂肪酸和酮酸。氨和有效酮酸再被微生物结合生成氨基酸转而构成微生物体蛋白质。微生物从瘤胃进入真胃和小肠内可象其他蛋白质一样被畜体分解为氨基酸后加以吸收利用。
从四十年代起,欧美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尿素作为反刍家畜的蛋白质补充饲料。第二次大战后尿素饲料发展很快,美国1956年的饲料尿素用量为六万吨,1965年增加到近二十万吨,1974年已超过一百万吨。尿素饲料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它具有许多优点。
饲用尿素含氮42%—45%,一公斤尿素的氮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时,相当于二点六至二点八公斤粗蛋白质,或者相当于七公斤豆饼所含的粗蛋白。利用尿素饲料既可为反刍家畜提供必需的蛋白质营养,又可把大量的饼类蛋白质饲料顶替出来满足单胃家畜的需要。
尿素目前多用于农业作氮肥,由化肥厂生产,可以基本上摆脱耕地、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实现高效率的连续生产。产量远比工业生产的氨基酸和单细胞蛋白丰富,这就可能提供十分充足的、不与人争口粮的蛋白质饲料。而且尿素的价格比较低廉。一公斤尿素加六公斤玉米的营养相当于七公斤豆饼,而价格通常比七公斤豆饼便宜,因此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尿素饲料的使用方式很多,可与淀粉类精饲料制成尿素合剂或颗粒饲料,可与青、粗饲料一起制成尿素青贮饲料或尿素秸秆等,还可与糖蜜结合使用制成尿素液体补充料。这些不同的形式既可保证尿素的安全饲喂,防止中毒,又能提高尿素和其它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尿素是非常有前途、有价值的蛋白质补充饲料,积极推广使用国外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尿素类饲料,必将大大缓和蛋白质饲料的紧缺状况,促进畜牧业更快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着眼未来,积极规划,努力增产饲用尿素,并尽早组织研究以尿素为蛋白质源的适合我国条件的日粮配方和饲养体制,为推广使用非蛋白氮饲料创造必要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