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种粮专业户多包田 务工经商户少种地 廊坊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二十二万亩低产田产出倍增五千种田大户劳均收入两千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9
第2版()
专栏:

种粮专业户多包田 务工经商户少种地
廊坊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二十二万亩低产田产出倍增五千种田大户劳均收入两千元
本报讯 在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河北省廊坊地区,原由数万务工经商农户承包的二十二万亩中低产农田已转包给种田能手,从而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扭转了一度出现的减少土地投入、粗放经营等倾向,初步开始了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廊坊地区土地转包始于1985年春,迄今已转包土地二十二万四千多亩,约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承包这些土地的农户共五千余户,加上原有的承包田,他们一般每个劳力耕种三十至五十亩。
一年多来,这些种田大户投资三百多万元改善生产条件。在经营上,实行粮果、粮菜等间作,精心管理,因而收入成倍增加。据估算,转包的二十二万多亩土地,今年平均每亩纯收入比分散经营时增加一点六倍;五千种田大户的劳均年收入在二千元左右,相当于中等务工经商劳力的收入水平。
土地转包最初在农户间自由进行。后来,要求转出土地和要求多包土地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些县、乡、镇便出现了介绍转包和集体统一组织转包两种新形式。前者由土地转包服务公司,为要求转出土地和要求多包土地的农户牵线搭桥;后者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口粮田以外的远地、次地统一收回,按种植区域规划分成大块方田,再由种田能手投标承包。无论哪种转包,都不受村界、乡界、以至县界的限制。
从一些乡镇的典型调查看,大约有50%的农户赞成土地相对集中;有35%的农户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15%的农户不同意这样做,但这部分人正在逐渐减少。
由大面积土地转包而促成的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起因于廊坊地区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六五”期间,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年总收入翻了两番,农村中已有近半数劳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与此同时,出现了务工经商农户粗放经营土地,种田能手又感到土地不够种、无法实行集约经营的矛盾,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都受到制约。目前,地委和行署正在研究进一步推广土地转包、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凌志军 柳宗校 王子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