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阅读
  • 0回复

黎城仁庄村解决工资问题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5-28
第2版()
专栏:工作经验

  黎城仁庄村解决工资问题经验
韩村良 王顺庆
去年仁庄村的工资米六斤四两,每天以五晌计,每晌一斤四两。在这当中曾有人钻过空子,轮到他还工时就装病,以为“出上五、六斤米不算啥。现能在家休息一回。”今年整顿互助的时候,大家感到六斤四两太少,增为十斤,每晌二斤。在具体执行中,劳动英雄申玉芹领导的第一大队有三户无劳力的,每当给他们变工的时候,一晌少要四两,别人二斤,他们一斤十二两,并争取使他们尽量还工,如果万一还不清,就用作衣服、纺织等办法来还工,其他队一般都是按十斤出等价工资米。
五月上旬,劳畜力都不缺的家户提议增为十二斤半,这个提议被第二大队通过了。当时会议上可以看出三种人三种态度,一种是有剩余劳力户积极主张提高工资米;一种是自耕自种的不缺劳力户,你们涨也好不涨也好不表示态度。因此,缺乏劳力户军属鳏寡孤独即使想反对,却成了少数,只好闷在肚里不提罢了。在每个工十斤米的时候,申道中这样说:“我不种地了,每月抽九天给别人干可赚九十斤,够我一家吃啦”。申进在互助组顶半个劳力,往地搬了半亩地羊粪,就出了三十七晌半,合米七十四斤,他说:“地没法种啦,光搬粪就出了七十多斤米,半亩地通满才能打多少?”从这些反映里看十斤米就够重了,何况十二斤半呢?实行新工资米后,就原先提议增资的也感到困难。第一顾及三个大队工资不统一,将来大变工、参战、支差时不好算账;其次是运输一趟赚回的脚价不够他自己应赚的工资米。因此,不几天全村又统一成为十斤;但就以十斤计算,在执行中问题是依然存在着。
一、影响运输生产,工资米高,运费低,不但不赚钱,大队还得赔钱。例如从仁庄出发到河南店再到长治返回,每载一斤可赚运费三十七元,每辆车载四百二十斤,共赚运费一万五千五百四十元,往返须七天,以一百二十斤计一个劳力,四百二十斤合三个半劳力,七天合二十四个半劳力。一个劳力每天按十斤米,共应赚米二百四十五斤,每斤以六十元计,合洋一万四千七百元,每天再加路费一千三百元,七天合洋九千一百元,工资米加上路费共合二万三千八百元,算起账来,每辆大车净亏八千二百六十元,因之牲口都拴起来了。
二、影响精耕细作。由于工资米高,都想给别人互助赚米,而不想干自己的往出拿米,地边该修的不修了,每亩应上三十驮粪上二十驮就算了,一个农民这样说:“自己活儿好歹干干就算了,干的好了还得多误工哩!”互助组要给申玉枝担水栽花,遭到拒绝,他说:“我花也不栽,谷也不栽,我想种豆儿”。村边上一些菜园地也是因为“工贵”而照顾的不周到了,很多距井近小块水浇地,有的草比韭菜高,有的仍然荒芜着。
三、普遍反映着现在不是地养人而是人养地,一亩谷地按实用工须十四个,合工资米一百四十斤,等于四大斗半。好年景一亩地能收七大斗谷,出米四大斗二升,负担、种籽、肥料完全贴到里面,计算下来种一亩还得赔三大升米。这个问题在新翻身户缺乏劳力及鳏寡孤独户里更为厉害,“种地不够本”的思想在农民当中产生出来,不想如何增产,而光打算怎样能省工怎样办。
劳动英雄申玉芹根据以上情况及群众反映,首先召集各队组长开会,讨论最近咱运输为什么赔钱,大家从具体算账中,感到种地也是赔钱的,归结原因,一致认为工资米太高,当即由十斤降至七斤半。第二天晚又在民校经过小组酝酿讨论,大家异口同声认为过去的太高,七斤半工资米很顺利被大家通过了,同时在农业和运输的结合上,也进一步规定了新办法。在外运输一天,一百二十斤作一个劳力,每辆载四百二十斤折三个半劳力(人一个、牲口二个、车半个),载四百二十斤以上所赚运费归个人,每次运输回来向大队报账,除去自己应赚工资米折价外,根据剩余多少作为奖励,从中解决盘费问题,但奖励金最多不超过相等市价的路费。为刺激大家多劳动,将来运输赚的红利,实行余工分红。剩余劳力除分整个红利的百分之七十外,还可分大家的百分之三十,这样使互助关系能密切起来。下雨在外耽误了只发路费不记工,放空车回来按天记工一半。
从以上材料看出,大生产运动中的等价工资是比较主要的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会直接影响耕三余一计划的完成,仁庄村是用算账办法打通群众思想使工资降低,作到大家认为比较公平合理的程度。这一点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从启发群众阶级自觉,天下农民是一家的口号应照例贯串到大生产运动中。二区风驼群众就有这样的反映:“现在可该斗争对象们发财啦,人家没地光赚工资米,别说耕三余一,耕一余一也能达到,种不种地没啥关系”。仁庄新翻身农民申本富说:“我现今地多了,种吧出不起工资,咱的圪道越填越深啦”。过去工资高些,是为防止地主钻空子,经过查减及填平补齐运动以后,广大农民刚才得到土地,经营这些土地的资本是欠缺的,工资高了对他们没有好处,其次还须广泛组织半劳力、辅助劳力积极参加生产,掌握工换工的原则,克服劳力缺乏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