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甘为测绘献此身——怀念陈外欧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1
第5版()
专栏:

甘为测绘献此身
——怀念陈外欧同志
杨星五 罗惠民 杨树荣 侯万金
今年是国家测绘局成立三十周年。看到历尽坎坷和曲折而发展的测绘事业,一片兴旺发达的喜人景象,使我们更加怀念它的主要创建人陈外欧同志。
陈外欧是湖南茶陵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为共产党员。他参加过长征和南泥湾屯垦,以及三五九旅南下广东北返延安的艰苦斗争。他身经百战,负伤多处,战功显著,是我军优秀指挥员之一。1953年奉调任军委测绘局长。1956年,国家测绘总局成立他又首任局长。1976年担任总参测绘局顾问,一直到1984年9月1日病逝,他把他的后半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测绘事业。
陈外欧到国家测绘总局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的。恩来同志把成立国家测绘总局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尽快测出基本图的要求,当面向他做了指示。多少年来,他为实现周总理亲自交给的任务,呕心沥血,百折不挠,甚至后来被诬身陷囹圄仍不忘此重托。
对于国家测绘总局的工作性质,他形象的比喻为“走在龙头,位在龙尾”。他把国民经济建设看做一条“龙”,测绘工作是“尖兵”,要走在“龙”头,但是,尖兵毕竟不是主力,它的序列理所当然要排在后面,因此要甘当服务员,要作无名英雄。在国民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国家急需基本图的时候,行使政府职能,有步骤地对全国测绘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是必要的,但不抓紧国家基本测图势必延误大事。他力主国家的基本测图,外靠总参测绘局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内靠把力量形成“拳头”,把指挥权集中到总局手里,建立一支调得动,上得去的“野战军”。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国家测绘总局以总参测绘局调来的一部分测绘队伍为基础,在国务院的支持下,把地质、石油等部门的基本图测绘队伍,都合并到国家测绘总局,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和技术力量以及仪器装备都较好的队伍。这支队伍与总参测绘局一道,从1956年到1966年,在全国范围内布设了各种大地控制网,测制了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区一比五万比例尺(部分地区一比十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国家测绘总局还施测了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一比一万比例尺地形图。开展如此大规模测绘,动员人数之多,施测面积之广,进展速度之快,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对于测绘管理体制,他历来主张以条条管理为主。因为测绘工作是统一设计,全国布局,不宜分散进行;一些无图地区,自然环境险恶,只能以会战形式攻关克险;测绘队伍专业性强,又是“小门小户”,下放下去经不起牵扯;经费有限,只能集中使用,到处撒芝麻盐,解决不了问题,也办不成大事。这种管理体制,保证了国家基本测图的高质量和高速度,受到中央的肯定,1966年中央发文确定,国家测绘总局在各省的分局,实行总局与所在省双重领导,并以总局领导为主。
测绘外业工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把队伍撒出去,要各自为战,没有过硬的思想作风是完不成任务的。外欧同志认为队伍的建设,首先是思想建设。他把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好方法,成功地移植到测绘工作中来。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十分强调干群一致和干部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他深入基层,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认为这不只是克服官僚主义问题,而且是最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深入到基层。职工的理想抱负,安危冷暖都挂在他的心上。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用兵必先爱兵,只要在平时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上,在紧要关头就会创造出奇迹来。测绘职工素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光荣传统,在具有探险性质的征服大自然的搏斗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的知险而进出生入死,有的为抢救同志舍生取义,有的在土匪的屠刀面前宁死不屈,这些就是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例证。
测绘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知识分子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外欧同志认为能否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系到测绘事业的成败,决不可等闲视之。他能够顶住压力,正确评价知识分子的作用。在“文革”前,知识分子最背时的时候,他在会议上公开为之鸣不平。他说:“要论功劳,他们最大”,在当时有此评价,的确是难能可贵。每次政治运动,知识分子几乎都是首当其冲,他都尽量设法保护知识分子。反右派时,知识分子成堆的国家测绘总局,错划右派分子在中央国家机关中是最少的,只占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二。他有意保护几个知识分子中的头面人物,他说:“保护起一个,实际上影响了一片;大旗不倒,不乱阵脚”。这样做的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数众多的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测绘界工作,大多能心情舒畅地发挥他们的专长。
外欧同志尊重知识分子,更注意培养测绘人才。他认为从长远看,测绘事业需要众多的专业人才,办训练班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办正规教育才是久远之计。他建议把解放军测绘学校升格为测绘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测绘专业的高等学府,他自兼院长,用相当大的精力办学。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后,武汉测绘学院移交给总局领导,他为武汉测绘学院发展,也耗费了不少心血。他每年几乎都要到学院检查帮助工作,在师资调配和经费拨发上,都格外予以照顾。夏坚白院长对他这样热心于兴学办学,每每予以称赞。现在两所测绘学院的毕业生,都已成为测绘战线上骨干力量。一批有成就的测绘科技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外欧同志的“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测绘科技要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夙愿,即将变成现实。
外欧同志最讲求实事求是,不搞浮夸,不说假话。他对测绘工作中的弄虚作假、伪造成果的恶习恨之入骨。他认为“一条线造成的误差,打仗可能造成无谓牺牲,建设要损失成千上万,造假是对人民的犯罪”。一经他发现,重则绳之以法,轻则推倒重来。在外欧同志任总参测绘局和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期间,重视质量,蔚成风气,用图单位称之为“信得过”产品。
多年来,他对“左”的流毒深恶痛绝。凡是他能够抵制的他都设法予以抵制,以期减少损失。“大跃进”时期,他对共产风和浮夸风带来的恶果痛心疾首。他敢于直陈弊端,不为己忧。“文革”前他对林彪“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谬论,少传达,不扩散,在实际工作中不贯彻。对江青在政治上伸手,他较早地有所警惕。正因为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肯随波逐流,敢于公开自己的政治观点,所以难逃厄运。1959年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十年浩劫中被诬陷入狱,冤狱长达近五年之久。尽管两次受到错误的处理,他对党仍然是感情如初,忠心不改,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
外欧同志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自奉甚俭,经常是布衣素食。他经常出差,却从不借机游山玩水,连理应享受的定期疗养,他也让给别的同志。他有两个女儿在外地工作,调到他的身边并非难事,他到死也不向组织提出调动她们的要求。他逝世后,人们说他是“两袖清风,一腔正气”,是不过誉的。
1962年,他的所谓“右倾”问题平反后,组织上本来要另行安排他的工作,但他高位不就,高薪不拿,仍然回到测绘战线来。他说他对测绘事业有了感情,一切对他都是亲切的,甘为测绘献出自己后半生。外欧同志实践了自己的心愿,他为创建测绘事业,竭尽心力,九死不悔。直到晚年他仍关心着事业的发展,念念不忘为测绘献身的战友和同志。“甘为测绘献此身”是外欧同志自勉,也应当成为后来人热爱测绘事业、鼓舞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