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金牌背后多磨难——青年发明家周林一段发人深思的经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5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青年发明家周林12月20日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的称号。省科委同时聘任他为高级工程师。他发明的WS—冻疮治疗机,在保加利亚荣获世界青年发明展览金奖。他又发明了WS—多功能治疗机,12月5日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三十五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个人发明荣誉奖的最高奖——一级骑士勋章。
 ——新华社昆明12月21日电
金牌背后多磨难
——青年发明家周林一段发人深思的经历
本报记者 何黄彪
两次冲向世界,两次夺得金牌,这是我国青年发明家中的第一个!周林给祖国赢得了多大的光荣。可是,有谁相信,他的金牌背后,竟有那么多的磨难。

山风呼号,夜色沉沉。1978年深秋,周林独自来到山坡上,把双手插入一个装满凉水的铁桶,浸泡一会儿,抽出来让寒风吹一会儿……这个小伙子在干什么?
周林是西南红云机械厂技术员。早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自动化系念书时,每年到了冬天,他就和许多当地人一样,手上脚上都长满了冻疮,跑到图书馆查文献,查无良方。然而,当看到“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因冻疮冻伤的危害非战斗减员一百万,这个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学者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和“我国每年冬天都有几千万冻伤患者”的资料时,他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我能不能找到一种好方法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过成百次的筛选,周林终于用电子、医学、化学等专业技术,找到了一种具有模拟人体频谱功能的仿生办法,用特制的发生器件,配上相应电子装置后,对准患处照射,人体内部的质点就能谐振起来,使人体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组织营养随之增强,冻疮不用药物即可治愈。
然而,当时还是深秋,哪有冻疮患者?为了抓紧试验,他就提上大桶凉水,放在山坡上浸泡双手。经过七个夜晚,终于把满手的大冻疮泡成了。
小周忍着巨痛,奔进宿舍,把双手伸到频谱发生器下面。电流一开,仅仅照两次,每次仅二十分钟,那满手的冻疮就神速地痊愈了。

周林带着治冻疮的试验成果,从工厂调到云南轻工业研究所。他满怀希望向该所党委朱书记提出推广冻疮机,可人家冷冰冰地把他顶了回去。
天公作美。就在这1982年冬天,一阵巨大的寒流卷着大雪,把绿色的春城昆明变成了白茫茫的雪海,那些没有御寒经验和设施的居民,出现了大量的冻疮和冻伤。小周觉得机会已到,急忙拿出十台冻疮机,在医疗部门支持下,一下就治愈五百多患者。1983年4月,冻疮机在专家们“见效快,疗效高,明显优于目前国内常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的高度评价中通过省级鉴定。同年10月,又获得国家新产品“金龙奖”。可是,当周林再次向那位朱书记提出推广,得到的回答依然是不行。
1983年12月底,又一场五百年未见的大雪压盖了昆明城。小周和助手王杰在闹市区办起了一个小小的门诊。他不顾爱人患产后热卧床不起,孩子又得急性肺炎,整日背着病儿给患者治疗,一共治愈二千九百五十一人。不少患者知情后激动地说:
“周林真是当代的李时珍!”
冻疮机的神奇效果不胫而走,很快传到祖国四面八方。周林受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邀请,来到天寒地冻的东北为九个部队开办学习班。通过大量的实践,一个更重要的发现获得了:根据这个原理,不仅可以制成高效冻疮治疗机,还可以通过调整频谱的办法,分别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治疗机,能高效地治疗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等的多种疾病……当他离开东北时,指战员依依不舍,有的部队甚至列队,向他致以崇高而感激的军礼。
这些生动的事迹,也许能使那个朱书记有所动心吧?不!他还是指责周林“办门诊,搞得乱哄哄;去东北,是出风头”。周林进一步陷入了痛苦之中。

一个党委书记,可以阻止周林的某些科研活动,但改革的春风,是任何人也挡不住的。云南省轻工所,被列入省科技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
周林兴奋了!他找到朱书记,提出有关研究所的办所方向、管理方法、科研方式、所风问题的四点改革建议,并愿意去做科技推广工作。朱书记提出:如果写份保证书,保证在负责推广工作时,每年必须交所里一万元利润,就同意签字。周林连夜写了一份保证书:“我保证完成书记下达的指标,争取超额。条件是要两个助手,并且有权安排他俩的工作。”翌日上班,就送交了朱书记。为了抓紧推广,他急如星火,这天下午就同助手王杰赶往在长沙举办的“全国医疗器械订货会”。由于他俩不是代表,不能参加会议,只好天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站在通向会场的街道摆摊叫唤。他俩的嗓子喊肿了,嘴唇裂开一道道血口,喉头实在嘶哑得无法发声时,就拦住代表用手比划着讲述。代表们深深为这两个年轻的“科技叫卖汉”的精神所感动,有的把他俩引进自己住处洽谈;有的干脆让出展台,把冻疮机摆上,一下子,就订货一百多台。
首战胜利,周林带着订货单返抵昆明。可他哪会想到,朱书记翻悔了允诺,不仅没在周林的保证书上签字,反而说周林要自主权,研究所决不容忍这种作法。
不久,省领导会见了周林,对他写给省政府的关于应用研究所改革的意见作了热情的肯定。朱书记得知后,竟在大会上批评:“周林打着改革的旗号,在搞资本主义复辟。”
紧接着,就在省里通知周林作为云南唯一的科技代表出席国庆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报纸又登了消息后,朱书记立即带人跑到省科委威胁说:“一边是组织,一边是个人,你们到底支持谁?如果支持周林,我们研究所就不办了。”他还找省里领导反映,当场受到了批评。
这位朱书记在省里碰壁了。他立即旋动手中的权力,召开全所大会,怒声说:“周林在向社会主义挑战,他必须作出深刻的检查!”并指令全所就周林问题展开讨论:“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
1984年11月1日,这位朱书记果然对周林、王杰采取了组织措施:停止工作,停发工资。

周林被赶出了轻工所,成了“科技流浪者”。然而,他仍象一株强劲的小草,在疾风中悄悄生长。
为了满足数千万患者的需要,他节衣缩食,从仅靠妻子五十六元工资和父母资助维系三口的生活费中扣出钱来,以个人名义举办全国冻疮培训班。
他又用助手王杰献出的准备结婚的全部费用三千多元,来到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中,进一步考察治疗机的疗效,并请人拍摄了一部治疗冻疮的科教片,以便更加广泛地宣传……
这些信息又很快传到那个朱书记的耳朵里,他害怕周林“东山再起”,于是又把那双握着权力的手,伸向了正在社会上“流浪”的周林:
本来,是周林含辛茹苦开办全国冻疮培训班,又为之编写了讲授教材,可朱书记一方面以组织名义宣布这是非法的,另方面又叫一个根本没有搞过冻疮机研究的人拿着周林的论文去讲课,把发明内容歪曲得面目全非;而周林只好呆呆地站在课堂外面,对着那呜呜的寒风而暗泣。
本来,云南省电视台决定在1985年2月播出周林的那部治疗冻疮科教片,可那个朱书记闻讯后,立即驱车电视台,说:“我们以组织名义提出,这部影片有泄密行为,不准播出。”一会儿又说:“如果把周林镜头删去,换上轻工所,就可以播放。总之我们不准周林利用电视台为自己树碑立传。”这种粗暴的干涉,当即被省科委和省长所制止,该片才在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
更有甚者,他们还以研究所名义,向中央、云南省印发文件,给周林加上种种罪名,使这块一直献身科学的洁玉,蒙上了一层层难以辩白的灰尘……
这种紧追不舍的打击、没完没了的迫害,使周林忧郁成疾,得了严重肝炎,住进医院重病区抢救。可是他病情刚一好转,就背着医生、妻子,写下两篇重要论文。出院刚刚三天,他又支撑起病体,背着三台七十公斤重的冻疮样机奔赴北京参加选拔,之后又飞掠长空,来到保加利亚参加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展览会。他的成果以“具有东方魔力的神奇仪器”、“全世界都欢迎的治疗冻疮的有效武器”、“轰动大会的十七天”等等评价一举夺得了金牌!回国后,他的冻疮机获得国家发明奖;他在医院写的论文,获得首届全国青年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优秀论文奖。
然而,他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科委、中央新闻单位十分关注,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情况。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怀,亲笔批示和询问情况,云南省委和省政府也采取有力措施,以文件记录形式热情肯定了周林所提出的改革建议和他在受到打击、迫害的极其困难情况下所取得的出色成绩,并且补发了工资,批准周林负责组建云南省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解决了住房。这些关怀,大大地鼓舞了他!(附图片)
图为周林获得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展览会金牌。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