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解放了的农民在治淮中的伟大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25
第2版()
专栏:

解放了的农民在治淮中的伟大作用
本报农村组
(一)
根治淮河第一年,有二百二十万农民加入治淮的行列。他们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和积极建设新中国的无比的劳动热情忘我地劳作;自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约一百多个工作日,共完成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一亿九千五百万公方。这一巨大的土方数量,如果筑成高、宽各一公尺的土墙,将近二十万公里长,可环绕地球赤道将近五周(地球赤道一周四万零七十公里)。为了保证这一巨大工程的物资供需,另有九十万农民日日夜夜奔走在运输线上,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把远自东北、山东、中原及南方海边的物资二十亿斤运到治淮工地。
根治淮河第一年的伟大业绩证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解放了的农民能够发挥出极其伟大的力量。
(二)
淮河两岸数百万农民积极参加治淮不是偶然的。深重的淮患曾经使他们受到非常悲惨的遭遇。皖北五河县农民代表周学文回忆一九三一年的大水灾说:“那时候,俺村只有地主家有船,三块光洋买条命,没钱的就莫上船。”他亲自看见同村的刘起云没有钱上船,把哭喊着的八岁闺女先推下水去,然后一家子跳水自杀。在黄泛区,当大水来时,往往是人和蛇都被赶到树上,人和蛇在树上展开残酷的斗争,有的人竟被蛇咬死。当大水过后,人们回到自己的家园,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地主恶霸却用“一比七”的高利贷(即借一斗粮还七斗粮)剥削农民。沿淮人民处在这个灾难的岁月里,非常迫切地要求治淮。但是过去的经验证明:封建王朝、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没有办法治淮,蒋介石匪帮四大家族更依靠“治淮”搜刮人民,一九三八年并且掘堤放水,加重了淮河的水灾。因此,淮河沿岸人民把治淮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他们非常清楚:当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经在共产党和新四军领导下,和日寇作过斗争。当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曾经在人民解放军领导下,和蒋匪军作过斗争。淮河流域解放后,他们曾经在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清剿土匪、反恶霸、减租、生产救灾等斗争,这些斗争,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必须跟着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走才有自己的活路。因此,毛主席一号召治淮,淮河沿岸数百万农民就自觉自愿地加入治淮的行列。
(三)
沿淮数百万农民虽然是自觉自愿地参加治淮,但是农民毕竟是散漫的,必须进行组织与教育,才能使他们在治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治淮委员会采取半军事的组织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县为单位组织民工总队,县长为队长,中共县委书记为政治委员;以区为单位组织民工大队,区长做队长,中共区委书记做政治委员;以乡为单位组织民工中队,乡长为队长,中共乡支部书记或青年团乡支部书记为指导员;以村为单位组织民工分队,村长为队长;分队以下,以十余人至二十人组织成班。另外中队以上的组织,建立党和团的支部。各级组织选举民工代表。这些组织的建立,就便利对广大民工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领导。
组织民工的初期,有些民工的思想是混乱的。民工虽然迫切要求治淮,但是更迫切要求救灾,解决当前的生活问题。他们知道治淮是以工代赈,上堤就能解决生活问题。于是无劳动力的民工(包括老、弱、病、残废,及小孩、孕妇等)大批上堤。同时不准备治河工具,依赖政府发给。有些民工自己购置工具,动员别人参加自己的班,企图当管工从中剥削。有些乡、区干部则认为无劳力的民工上堤,解决了生活问题,可以减少在村中照顾他们的麻烦,也表示同情。这些,都是和“治淮以工程为主,结合救灾,工具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的原则相违背的。治淮委员会为了扭转这种错误思想,通过民工队的各级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发动群众诉灾苦,追灾根,使群众认识“治淮为自己”、“做好工程为第一”、“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这样,群众便自动进行“精工”,无劳动力的民工不再上堤。同时民工之间采取互助等办法解决治河工具的困难。
和教育民工同时,治淮委员会认真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切实解决民工的实际困难。民工上堤后感到最大的困难是村中生产缺乏劳动力,家里生活不容易维持。治淮委员会指示各地治淮指挥部派出一批干部领导村里生产:组织劳动互助组和开展副业生产。同时组织民兵维持地方治安,消除民工对村中安全的顾虑。第二,建立民主制度,凡事和群众商量。干部与民工的生活打成一片,共同甘苦;对民工的起居饮食疾病等,加以关心照顾;并定出多劳多得的合理的工资制度。这些措施,使民工的工作情绪稳定下来。
在民工工作情绪稳定了的基础上,治淮指挥部通过民工各级组织,普遍向民工进行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民工政治觉悟大大提高,认识了治淮是为国家也是为了自己,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为了更好地劳作,各队民工订出爱国公约。(如某队的公约有这些条文:一、全体民工团结起来,在毛主席领导下,以治好淮河、多打粮食、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保证工程合标准,不完成任务不回家;三、服从领导,按时作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四、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五、注意卫生,爱护身体;六、遵守群众纪律,借物必还,坏了赔偿;七、帮助政府镇压反革命分子,检举坏人,发现谣言,随即追根。)为了保证爱国公约的实行,民工们自动定出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学习制度,批评与表扬制度,并定期召开各种会议,讨论工作。另外为了保证工程合标准,特别定出劳动纪律。如在复堤方面,定出:一,“三不抬”:冻土不抬,水泥土不抬,纯沙土不抬。二,“四不打(打硪)”:冻土不打,纯沙土不打,堆土不合标准不打,土扒不平不打。
广大民工经过组织和教育,政治觉悟不断提高,逐渐由散漫的无组织的状态变成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
(四)
广大民工组织起来以后,变成一支所向无敌的队伍;他们在千里治淮线上,以无比的劳动热情与智慧,克服工程中一切难于想像的困难,创造伟大的劳动奇迹。如在濉河(淮河最大支流之一)进行疏浚时,有一段将近四十公里的河道,密布着砂和土结合起来的像铁石般坚硬的砂礓,小的如鸡蛋、拳头,大的如牛头,大石磙。依据工程的要求,必须把砂礓挖掉,才能把河道挖深加宽。但是,开始动工时,坚硬的砂礓就把上万支工具碰坏了。技师用钻探机向硬砂礓钻探,有的地方也钻不下去。面临着这种困难,数万民工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团结一致,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经过以中队为单位的讨论,首先决定改良工具:把洋镐改成抓钩。其次,动工时不先用工具和砂礓硬碰,先在砂礓的侧面或下面掏个大洞,然后用抓钩从上往下撬。使用这个办法,就使坚硬的砂礓慢慢脱落。在挖砂礓的过程中,有时会伤害人们的身体;但是,这些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民工,即使负伤,仍然坚持劳作。泗县新吴乡有个民工叫韩路奇,他爬在一块八尺高的砂礓层上面工作,忽然砂礓层倒塌,他随着翻下来,手跌伤了。旁人劝他休息,他满不在乎地说:“手伤不要紧,肩膀还管用。”于是他又帮助别人抬土。民工凭着这种勇敢和智慧,最后把坚硬的砂礓征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开始时○·二公方,以后增至○·八公方至一公方多。在濉河疏浚的另一段河道里,民工又创造战胜冰雪的奇迹。当时是隆冬天气,河面结冰,冰上有雪,下水挖河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各队民工,经过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一致提出“河段是战场,铁铲是刀枪,冰雪是敌人,治好淮河就是打美蒋”的战斗口号,坚决和冰雪作斗争。他们首先扫除河面数十里地的积雪,然后用棍打破河面的冰,下河排水取土。冰冻的河水,把人们的大腿冻成紫红色,手足冻裂。但是,广大民工并不畏惧。灵璧县等地有不少民工手足冻裂半指深,却顾不得到医疗所治疗,用线或布把伤口包缠起来,又默默地下水工作。这些勇敢无畏的民工,就这样对冰雪战斗了一冬天,终于把一条三十余公里的新河道(即濉河改道新开辟的河道)初步挖成。
广大民工在复堤当中,也创造了伟大的劳动奇迹。在蓄洪区的陈王工段及上格堤、下格堤等地,有二十万民工为了加紧筑堤拦蓄洪水,普遍展开爱国劳动竞赛。阜南大队提出“多挑土”的口号后,出现劳动英雄戎西则。他在七十公尺的距运里,有一次挑土最高效率达十八公方。这个惊人的数字,推动本队里的二百余人把挑土效率从不足十公方增至十二公方。同时推动阜阳大队与颍上大队也展开多挑土运动。他们的口号是:“向戎西则看齐,多挑一担土,等于多打一只美国狼!”于是挑土效率普遍从二、三公方增至四、五公方。土工的挑土运动推动硪工展开练硪竞赛。硪工们说:“土工挑得多,咱们硪要练得好,练好硪来打好堤,水漫堤不破。”阜阳大队硪工组长李世龙首先领导全组练硪,并且很快练出成绩:扬得高,落得平,打的重。行硪后的堤防,像铁石般的坚固。他的邻组硪工组长李尧三看见着了急,半夜动员全组硪工练硪。旁的大队知道阜阳大队积极练硪,纷纷卷入练硪热潮。
二十万民工开展爱国劳动竞赛结果,使蓄洪区的一千四百余万公方的土方工程,提前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
广大民工在复堤当中,创造伟大的劳动奇迹的另一面,是发扬智慧,创造挑土的新办法,使挑土的效率大大提高。如颍上县民工分队长邹坤海,原来是用筐子抬土,一天只能抬二、三公方,效率不高。他研究原因,主要是筐子大而笨重,两个人抬浪费气力。于是,他发明了用竹子编织箕子挑土的办法。竹箕子比筐子轻一倍多,一人一挑,来回轻便迅速。遇到远距离运土,又创造“接力”的办法
(即把整个运土距离分成若干段,彼此分担运土。这样可以减少疲劳,提高效率)。这样邹坤海分队四十三个人,每人挑土的平均效率提高到五·○二公方,最高达到八·二公方(一般平均效率为三·四公方),创造了治淮沿线挑土的新纪录。
(五)
数百万民工在治淮当中,不仅表现对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为了今后的国家建设,积极学习文化与工程技术。在治淮工地,民工普遍设立民工夜校,每当休息时间,民工不顾疲劳学习文化。有些民工已认识百十个字,能编出黑板报。由于民工学习文化与实用的东西相结合,许多人学会一些工程技术:懂得什么叫“公尺”“公里”“公方”;懂得看坡度、量堤高、行硪,及各种土质的结合变化等。有些民工在蓄洪区参加建筑分水闸工程,在工人阶级指导下,已学会铺铁轨、推斗车、和在拌和机配合工人工作等。他们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开始明了工人阶级创造大机器的先进的生产方式,比农村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优越得多。他们相信农村实现机器化的日子必然到来,并感到目前学得的工程技术,将为农村实现机器化准备条件。
(六)
沿淮广大农民,过去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曾经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把大批敌人消灭在淮河流域。今天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又战胜历史性的自然灾害,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写下辉煌一页。这说明,农民阶级只要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前进道路上,将继续发挥他的伟大作用。(附图片)
治淮搬运民工一等功臣李秀英(前)和男人一样抬石头。(新闻摄影局刘东鳌摄)
治淮特等劳动模范谢洪友(左)正和技术人员研究工程计划。(新闻摄影局刘东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