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上海医科大学顾学箕教授谈医学教育的转变 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7
第3版()
专栏:

上海医科大学顾学箕教授谈医学教育的转变
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本报讯 记者白筠报道:“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著名卫生学专家、上海医科大学顾学箕教授日前对记者说:高等医学教育应对2000年的战略目标负起责任,要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来组织教学全过程。
当前,随着传染病的被控制,疾病谱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宏观上看,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顾教授认为,这一重大的变化,将引起医学领域许多方面的变革,也将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卫生服务方面来看,单靠医疗技术措施已经不够了。医生不能只追求一个简单的目标——治愈病人,而要对保护和增进人群的健康负责。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从治疗转向预防。而“预防”的概念也在更新,它与过去相比,将包括更为广泛的范围和更深刻的内容,即从局部到整体,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体,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等广阔的领域。
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培养与其相适应的新型卫生人员。顾教授介绍说,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医学教育家已经在进行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他们认为,过去学院式的医学训练仅限于卫生保健体系之内,医务人员只在大学附属医院和科研实验室的小天地里工作,而忽视社会的需要。如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医学教育则不能达到它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一个口号:“走下象牙之塔”,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医学院校应当从原来的两个功能——教学和科研,变成肩负起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服务。为实现这一转变,则要求医学院校的师生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组成部分。
顾教授说,医学是讲究实践的。过去,在临床教学中,办好教学医院是衡量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但是,从今天的观念来看,单单办好教学医院则很不够了。因为教学医院多数在城市,学生实习的内容与广大农村的需要相距较远,而做好农村的基层卫生服务,恰恰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另外,医学模式的转变还要求学医的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学好预防医学的知识与技能。
据了解,上海医科大学于1975年起在上海县建立了农村教学基地,不论卫生系还是医学系,都必须去那里进行预防医学的实习。记者问顾教授,应如何评价这一措施呢?顾教授说,自1958年以来,他们为医学教育走向社会实践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不能持久。问题不是方向错了,而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他认为,建立固定的农村教学基地,是改革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就上海医大的情况看,通过农村现场实习,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初步认识了如何从个体到群体,全面看影响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增强了“预防为主”的观念。这无论对卫生系还是医疗系的学生都是很必要的。他相信,全国一百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如果都能在办好教学医院以外,再与一个县挂钩,进行初级卫生保健的教学和实习,必将对我国的卫生改革起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