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伤口”何时能愈合?——访白沙瓦阿富汗难民外科医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7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伤口”何时能愈合?
——访白沙瓦阿富汗难民外科医院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七周年前夕,我们访问了白沙瓦的一所阿富汗难民外科医院。
这所医院座落在白沙瓦城的中心地带。一进大门,便见墙上挂着几十幅彩色照片,展现了阿富汗受伤平民的凄惨景象:有的四肢不全;有的皮肉开绽;有的满脸血肉模糊;有的一双眼睛变成了两个流血的窟窿……一幅幅惨相,叫人目不忍睹。在这些不幸的受害者中,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才几岁的儿童。侯赛因院长告诉我们,他们还是幸存者,经过抢救,都顽强地活了下来。而那些当场丧生和在转运途中死去的人,则不知有多少。他说,在白沙瓦地区,为阿富汗难民专开的医院已不下十来所,但仍不能满足需要。他的这所外科医院共有一百张病床,自1980年开办以来,几乎天天满员。到今年10月底为止,已接待住院伤员五千三百多人,施行手术五千一百多例。我们问院长今年接收的伤员是否有所减少,他回答说,“准确数字还没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少于往年。特别是今年的夏秋两季,每天都有许多伤员从阿富汗送来。”陪同我们参观的巴基斯坦难民署官员也说,由于苏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有增无减,今年逃来巴基斯坦的难民总数非常可观,仅最近的四个月,就有三万多人越境而来。由于西北边境省已经安置饱和,只好又在旁遮普省新开了几个难民营。
在病房和走廊里,一些能下床活动的伤员拄着拐杖或摇着轮椅聚拢在我们周围。他们撩起空荡的衣袖、裤管,让我们看他们的残肢,诉说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满腔悲愤。他们多为普通的农民,持续了七年的战争,毁掉了他们的家园,也夺走了他们的许多亲人。他们揭露说,今年以来,苏军在各城市周围制造“无人区”,强行驱赶了数以万计的村民。这些流离失所的村民,有的长途跋涉逃到了邻国,但更多的仍滞留国内,衣食无着。眼下已是严冬,真不知他们该怎样熬下去。一些远离城市的村庄,也不得安宁,苏军每月至少进犯两、三次,飞机狂轰滥炸,坦克横冲直撞,军车上架着机枪,见人就扫射。苏军撤退时,又在村口路边大量埋设地雷,使许多群众触雷丧生或致残。十三岁的阿卜杜拉告诉我们,苏军甚至不放过逃难途中的难民。一个多月前,他和家人搭车来巴基斯坦逃难,苏军飞机对着汽车扔炸弹,炸翻了汽车,车上十六人全都受了重伤。
我们走到一位叫卡迈鲁丁的伤员床前。他年仅十六岁,但已双眼失明,失掉了左脚,右腿也受了重伤。因他大脑受严重损伤,说话艰难,只能由同室的病友介绍他的不幸遭遇:他的老家在靠近东部边界的楠格哈尔省,父亲是位抵抗战士,一年前被政府军抓走,一直没有音讯。卡迈鲁丁继续父亲的事业,十五岁就参加了游击队。三个月前,他和战友们在村外公路上为村民清除苏军埋设的地雷,不幸触雷炸伤,落了个终生残废。在另一间病房里,十二岁的沙利·艾哈默德指着他用纱布缠着的右脚说,这是他前不久在村口玩耍时踩响地雷炸伤的。伤员们告诉我们,苏军到处布下玩具地雷,以残杀阿富汗儿童。这种地雷造型别致,无知的孩子总以为是心爱的玩具,见了禁不住伸手去捡……侯赛因院长叹息道:“一个常把友谊挂在嘴上的超级大国,如此残忍地对待一个小国的平民,太不人道了!”
阿富汗被称为“流血的伤口”。七年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估量阿富汗这个“伤口”究竟流了多少鲜血。阿富汗人民在流血,苏联士兵也在流血。据外电最近报道,在七年的侵略战争中,苏联军队已有三万五千人伤亡,仅死去的也有一万二千人。然而,当战争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阿富汗这个“伤口”究竟何时才能愈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