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九曲黄河弄潮人——记濮阳市大青庄村长盛麦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9
第2版()
专栏:农民企业家

九曲黄河弄潮人
——记濮阳市大青庄村长盛麦景
王成法 王旭光 房秀文
靠山,可以“吃”树;靠海,可以“吃”渔。靠着满是沙丘、碱洼的黄河滩,能“吃”啥?
河南省濮阳市大青庄,就是这么个穷地方,紧靠黄河,人均只有二分半地。前些年,以粮为纲,庄上多数人家穷得掏不出灯油钱。这二年,却发生了大变化!乡亲们都说是因为村长盛麦景领了个好头。
事还得从前些年说起。尽管在1978年,大青庄就“冒着胆”把土地分包到户了,可是群众的日子并没象其他许多地方那样很快发生大变化。地太少啊!“看来光鼓捣这二分多地不行,得另找路子。”盛麦景暗暗盘算着。
1979年初春,大地犹存余寒,当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盛麦景就扛着铺盖卷,上了渡口的一条小木船,一下在船上“泡”了将近六个月。近半年的实地观察、了解,使这个聪明的年轻人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小小渡口,说不定正是一条治穷致富的生路哩。于是,他带人弄了一条木帆船,悄悄地扩大起营业规模来。
盛麦景确实看准了,河这边的需要到河那边购买粮种,河那边的需要到河这边购买农具,贸易、交往涨潮般地扩大着,船总是装得满满登登,忙得不可开交。票子也哗啦啦直往兜里流。盛麦景乐了,并拿定主意:继续拓宽这条路。在村党支委会上,他大胆提出:买机船,办航运。
说干就干。烈日当头,盛麦景光着膀子,带领群众修码头;家中有急事,他顾不上照应,忙着四处联系业务……经过四十二个昼夜的艰苦努力,从开封买来的一条木制机船下水了。
航路刚刚开通,浊浪便劈头盖脸地袭来:“盛麦景支持投机倒把。”全公社大队干部会上,他被点了名;党支部改选时,小伙子落了选。
可是群众心里亮。不管当不当官,遇事大家还是请他拿主意。“山东那边有条大机船要卖,咱们要不要?”“要。”村里立即派人去联系……
数九隆冬,千里黄河披上了冰甲,给运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行至中途,拖驳的钢丝绳缠在螺旋桨上,怎么也动弹不得。眼看船有冻在黄河里的危险,盛麦景纵身跳入了寒冷的冰水……故障排除了,他却变成了一个冰人。望着浑身哆嗦、脸色青紫的“革职”副支书,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大伙的强烈要求下,盛麦景的职务很快得到恢复。不久,群众又选他当上了村长。
有了大青庄这个码头,豫鲁间的民间贸易好象开了一道大口子,各路客商、车辆,潮水般涌来,有时竟能在岸边排成半公里多长的车龙。过往的人多、车多,轮渡的收入就多,每天一百元、二百元、三百元……穷了多少辈子的大青庄农民,靠渡口开始富起来了。乡亲们陶醉了:“这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路子啊,一定得打个大锚坠结实。”盛麦景却想:“两条木驳,只能装板车、拖拉机,算个啥?咱得买铁船,运汽车,挣大的。”
新计划带来新矛盾。一次,一条价值十万五千元的铁制机船某单位要卖,一个拖轮三个驳,焊接起来不仅能运拖拉机、汽车,还能运重载拖车哩。卖主怕大青庄拿不出那么多钱,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你们要不要?”“要!”卖主话刚出口,盛麦景马上接腔:“就是把机船、牲口、树木全部卖了也要。”消息传开后,全村哗然。许多人怕冒险,硬是不同意。
可盛麦景也拗住了劲,坚持非要买。他托亲戚,求领导,四下里“磕头作揖”,忙了整整五十七天,不仅买回了船,还将三个驳子焊接成了能够并排装下八辆带拖卡车的整体。弄住大潮头,捉得大鱼来。这一年大青庄净收入二十四万元。乡亲们乐了,都称赞说:“麦景棋高一着,俺们服了!”
大青庄的航运越办越红火。村里也一年年跟着变样:拉通了电线,盖起了一栋栋混砖到顶的大瓦房,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办航运,使大青庄走向了富路。然而,他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中原油田开发,修桥已列入油田规划。盛麦景早看到了这步棋,他从靠航运致富转向了发展商品生产。目前,他们以三分之一的人搞航运,三分之一的人搞陆运,三分之一的人务农办厂。现在,大青庄已办起了糖果、汽水、面粉、家具装璜等十八个工厂,每年盈利可达十万多元。预计,油田黄河大桥建成要五至七年,到那时,大青庄早又闯出新的财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