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少发号施令,多排忧解难”——记赵县县长周兵海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9
第4版()
专栏:

“少发号施令,多排忧解难”
——记赵县县长周兵海的事迹
杨振武 王贵海
“找老周去!”在河北赵县,常听到人们这样说。
老周就是县长周兵海。他在赵县任职两年多来,处处注意体察民情,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因此,人们有事都爱找他唠叨唠叨。
去年8月,周兵海接到一封鼓绷绷的来信,打开一看,是西杨村乡中学六十七岁的老教师焦凤杰写来的。信中说:“我一家四口住着一间十二平方米的旧房。我已申请盖房十几年了,也没有得到批准。我身体有病,需要家人照顾,但由于家中住不开,只好住在离家二十里远的学校,节假日回家还得到别人家借宿”。信中还夹了一张八分邮票。
读罢来信,周兵海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一个执教多年的老园丁,连最起码的居住条件也没有,真不象话!第二天,他和县教育局的同志一块来到西杨村乡中学,一见焦凤杰就道歉说:“真对不起,以前对您关心不够。今天特意来看看您,有什么困难只管讲。”焦凤杰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能把县长召来,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兵海详细询问了焦老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情况,随后又同乡干部一起来到焦凤杰家中,看了那间低矮破旧的房子。当场研究决定:由村里解决一块房基地,协助焦老师尽快把房子盖起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援下,今年5月,焦老师已搬入新居。
焦凤杰的事在全县传开,人们摸到了县长的秉性脾气。于是,给周兵海写信反映问题的多起来了。而周兵海,更是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并注意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尉家庄村农民尉明贵因房基地和村民发生纠纷,房子三年盖不起来。周兵海接到来信后,派了办公室副主任和有关人员前去处理,仅仅半天时间,就使这个多年棘手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赵县中学学生食堂和县棉纺厂职工食堂一度伙食较差,学生、职工意见纷纷。周兵海忙里抽闲,分别到两个单位现场体验。他和学生、职工一起就餐,让大家把话都讲出来。然后,帮助两个食堂制订了管理措施,没多久,食堂的饭菜就有了很大改观。
周兵海常说:“作为一县之长,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有一条不能忘记,这就是群众的疾苦。要少发号施令,多排忧解难,为群众实实在在地办几件事。”一次,周兵海下乡来到沙河店乡大诰铺村,发现村里有间破旧的土坯房,进去一看,炕上团着三条破烂不堪的棉被,连炕席也没有。村干部说,这是村民白振彦的家。白振彦的妻子病故后,自己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挺紧巴,平时连油盐钱也得东挪西借。听完介绍,周兵海眉头蹙成一个大疙瘩:我当县长这么长时间,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贫困户,真是失职!他当即与乡、村干部商量,决定由村里支援白振彦三千块砖,帮助盖几间房子,乡里负责解决四床被褥,并安排他的两个大儿子到乡办厂当了工人。
从白振彦的例子中,周兵海想到了全县的扶贫工作。他和各乡干部走村串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在全县贫富代表会议上,周兵海亲自当“红娘”,六十四个富裕户和贫困户结成“对子”,以富带贫,结果这些贫困户当年全部脱贫。今年夏天,他又倡议全县成立“扶贫协会”,进一步落实了扶贫的具体措施。
周兵海始终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中,没有一点“官架子”。
对于找上门的群众,他总是热情接待,沏茶倒水,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在春秋两季的全县物资交流大会上,他还到庙会上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少群众高兴地说,没想到找县长办事这么利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