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真实壮烈的美——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29
第7版()
专栏:

真实壮烈的美
——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观后
所云平
许多观众看了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都称赞它拍得真实。真实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凯旋在子夜》的艺术家们严格地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突破了种种紧箍,真实地再现了还击越南侵略者的这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战争,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八十年代青年男女在这场战争中的灵魂。
军人的崇高职责理应在战场,军事题材文学艺术的描写对象主要的也应是战场,在这里,既没有轻歌曼舞,也没有花前月下的散步,有的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的壮观场面。《凯》剧的艺术家们不仅没有回避,而是把摄像机逼近战场,真实地、不加雕琢地把战争中的各个场景呈现给了观众。第一个镜头就非常简练、醒目:两名持枪的战士庄严地守卫着布满整个屏幕的“八一”军徽。内涵极为丰富。第一集展现的是五连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困守在无名高地的猫耳洞里,承受着越军猛烈炮火的轰击,当越军冲上阵地时,战士们迅速地冲出洞外,英勇地和敌人展开了一场鏖战……第六集展现了我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越自卫还击发起总攻,猛烈的炮火、勇猛的队列,真有排山倒海、气吞山河之势。出征前誓师大会尤其气势磅礴。数千名将士庄严而立,战旗猎猎,军号齐鸣。团长庄严授旗,军长为将士斟酒,在一片“国威,军威,看我西南”的誓言声中,将士们端起壮行酒一饮而尽。整个会场犹如一座岩浆欲喷的火山,使人心灵震颤。该剧结束时,胜利之师并没有敲锣打鼓欢庆胜利,也没有接受后方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慰问,而是列队来到烈士陵园,鸣枪向牺牲的战友们告别。然后,严整威武的队列,静悄悄地在子夜时分开进了沉睡中的城市……以上这些宏大的场景,壮观的战争场面,为过去的屏幕上所少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一块试金石。在正义战争中,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下,人性会得到复苏,情感会得到净化。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军事题材艺术创作中的另一个突破是,在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没有去追求高大全,也没有停留在英雄行为的堆砌。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价值,开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复杂情感,多层次、多侧面地精雕细刻出童川、江曼、林大林、杨勇侠、林小林等一系列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的当代军人形象。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物,可以说,他们的起点都不高。在生活的旋涡中,他们都有过迷惘或失误。但经过战争的锤炼,他们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童川和江曼,这对在北大荒茫茫雪原中凝结到一起的情侣,尽管在人生旅途中,由于一些难以抗拒的偶然事件的发生,使他们相互产生了误解,爱情出现了裂变,但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终于又互相理解了,重新组合了。童川和林大林,这对生活中的情敌,在战争中成了生死与共的战友。那位年轻幼稚曾经替哥哥污辱和报复过童川和江曼的林小林,参军后也在童川、江曼无私无畏的高尚行为感召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团长杨勇侠,尽管生活中有点不拘小节,骂骂咧咧,但他那溢于言表的强烈爱憎,战场指挥中的刚毅镇定,不愧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八十年代我军指挥员的精英。这组性格鲜明的当代军人形象,配上我军数千将士的英武群体,使全剧洋溢着阳刚之美,充满了男子汉的气息!
《凯旋在子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北大荒和北京的描写,似乎占的篇幅过多,而且与战场游离。如果从整体结构上稍加调整,通过几个主要人物在战争进程中的不断闪回,使战场与后方的描写穿插进行,恐怕不致于给人以战争中断之感。污辱伤残军人的丑恶场面,尽管和前线奉献血肉之躯的英雄们形成了强烈对比,但由于太突兀,过于简单,有点漫画化,就显得破坏了整体的真实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