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敬礼,文明之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30
第8版()
专栏:

敬礼,文明之师
蔡常维
反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英雄事迹的十一集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在全剧最后一个场面点题:子夜,雄壮的凯旋之师保持着接受检阅的严整、威武的队列,静悄悄地开入了酣睡的城市。
这支代表“国威军威看西南”的英雄部队,经历了生死战斗,夺回了无名高地。当换防凯旋回国时,专门选择深夜零点进城,只有一个心愿:“让后方的人民好好睡吧,不要让他们在梦里也想到战争,这是军人的职责。”仅此而已,别无它意。
心愿虽小,却充满深情。正是这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现代军人美好的心灵,并且十分生动地说明:我守卫祖国南疆的广大指战员,不仅是为保卫祖国的安全而战,为正义而战,而且是为和平而战。难怪当观众看到全副武装的队伍深夜通过无人的大街时,心潮难平,热泪涟涟,交口盛赞新一代文明之师。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军人的奉献在于牺牲”,这早为世人所叹羡、所传咏。然而,军人的可亲、可敬、可爱,还表现在他们有自己博大而精微的心灵追求。他们在战场上流血,却不愿意把血的记忆留给后方的亲人。无疑,这是更深的修养,是感情的升华。只有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崇高思想境界的中国军人,才能有这种气质与风度。
军事文学作品,既要用浓笔泼墨之势写出军人的阳刚之气,又要用轻盈淡雅之气带出军人的美好心态情貌。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果敢与缠绵、激烈与平静,彼此相辅相成,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当代军人形象。《凯旅在子夜》正是这样写的。全剧在着重反映壮观的战争场面的同时,间或腾出篇幅,把笔触伸向战前以及战斗的间隙,写战士们在南疆绿树红花、山抹微云、天连青草中,尽情地弹琴、跳迪斯科、谈论爱情、思念亲人,这种宁静和平的气氛更加烘托祖国江山的可爱,更好地赞美新一代青年战士的美好心灵和情操。那首战地歌曲:“当我守在祖国边防的时候,常对着月亮静静地瞧,它象妈妈的笑脸,心儿象白云静静地飘……”,是凯旋入城的前奏曲。
记得看过一张历史照片,反映当年解放军拿下几百万人口的上海时,为了不打扰居民,战士们一排排睡在人行道上,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今天,在保卫四化、建设四化的伟大斗争中,又在荧屏上看到了八十年代我军指战员“凯旋在子夜”的动人情景,使人更深刻地领悟到解放军一直受到人民的欢迎、始终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敬礼,正义之师,文明之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