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咬定青山——记浙江省劳模、龙泉医院院长邹寿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咬定青山
——记浙江省劳模、龙泉医院院长邹寿椿
李泓冰
邹寿椿年届半百,虽不见老态,但也已看不出二十八年前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懵懵懂懂地闯进龙泉山区的那种莽撞劲儿了。当初,他趴在地图上找来找去找不到“重岩叠嶂,无十里平壤”(《龙泉县志》)、素有浙江青藏高原之称的龙泉县时,并没意识到沉默的群山隔开了两个世界,隔开他的过去和未来。
出身在上海的邹寿椿当时看见的那排烂泥地后面的木板房,实在毫无县医院的气派,只是一位老护士熬着的中药的苦涩味儿告诉他:并没寻错了门。报到后的第三天,邹寿椿还没闹明白东南西北,二十里外的一个电话便使他背起药箱踏上了从未走过的山路……从此,无数次出诊,无数次夜班,老邹练出了爬山的本事,他跑遍了龙泉的山,甚至那只有一两户人家的山旮旯,去当“从头医到脚的医生”。
且不说生活上的艰难,就说这“从头医到脚”,他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他是学外科的,可在山区,医生奇缺,山民盼医生犹如久旱之望云霓,责任感使他如痴如狂地摸索学习治病的十八般武艺,凭着毅力和知识,他突破了无数个“第一例”。
他还记得他刚来龙泉不久,一位七十四岁的老太太患嵌顿疝,需要做肠切除和肠吻合手术。刚出校门的邹寿椿从没做过这种手术,他对照着书本仔细地进行手术前的准备,看书看到下半夜,吃了一顿简单的夜宵,凌晨四五点钟时上了手术台。可还不放心,又让护士在手术台旁摆上一张桌子,把书摊在上面,以便随时查阅。打开腹腔时,肠子已烂得一片模糊,他有条不紊地切除、缝合,成功地做完了手术。
胸外科、腹外科、脑外科、泌尿科、妇产科……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病人,渐渐地,他治好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1972年秋,林化厂一个工人擦枪走火,子弹从前额射入,穿出顶枕部,病势危重!当时尚未进修过脑外科的邹寿椿冒着风险做了开颅手术,终于化险为夷,几年后又为这位工人做了颅骨修补术,使他进一步恢复了健康。
为把手术风险减到最小,他拚命钻研各科业务,还自学中医,自学外语。每次回沪探亲,天天跑医院,访医生,一点一点地充实自己。1976年,他从上海进修归来,先后开展了肺叶切除,中、下段食管癌根治,肾切除,宫颈癌盆腔清扫等各科新手术,还推广国内外医学界的先进经验,如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1980年,他被任命为龙泉县人民医院院长。在走马上任后的一次会议上,他念了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984年11月,医院推行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改革方案,他不得不“得罪”一些人。一位老护士这样评价他:“有人说院长凶,但他凶得有道理嘛。谁都承认没有他当院长,医院不会这么象样!”
改革后的龙泉县医院确实象样了:一幢二千多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和一幢三千一百七十平方米的四层病区楼相继落成;设立了妇产、普外、普内、胸外、骨科等十四个临床专科、六个病区、三百零六张病床,逐步走向专科化;添置了B型超声诊断仪、放射免疫分析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一个偏僻山区的县医院居然也小有名气了,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他们不再只是低头当听众了。地区医院还常常请龙泉县医院派人参加会诊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