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阅读
  • 0回复

两个“文明”用语的历史考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两个“文明”用语的历史考察
龚育之、耿素芬在《关于“精神文明”的几点历史考察》一文中,介绍了二十世纪初期我国使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概念的文章和作者:
1902年,由胡英敏在东京编印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十一期中署名攻法子的“政法片片录”中说:“精神文明为一国生气之所系,有之则兴,无之则亡”,“然物质文明有助成精神文明之用”。
1913年5月,《东方杂志》发表高劳(即该刊主编杜亚泉)的《现代文明之弱点》一文,使用过这两词汇。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三十八》,批评一种论调,即“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同年,陈独秀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中,指出西洋文明,于物质生活之外,亦有“精神文明”。
1919年,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待,而后能进步”。
1921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三无的题为《文明进步之原动力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关系》一文说:“就抽象的言之,得别文明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二方面”。
1923年6月和1924年1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和《东方杂志》上分别发表《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两篇文章,指出“中国遇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便彻底的动摇”,然而,中国的“士大夫却始终不服这口气,还尽着嚷东方的精神文明”;又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文明代替资本主义文明,“物质文明愈发达”,“则精神文明愈舒畅”。
1925年6月,郭沫若写的《王阳明礼赞》,其“附论一”的题目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1926年5月,赵元任写的格言体《语条儿》,其中一条是:“物质文明高,精神文明未必高;可是物质文明很低,精神文明也高不到哪儿去。”同年,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也说到过“西洋近代的精神文明”。
(摘自《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十二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