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缺乏自主权的苦恼——河南十县供销社采访札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

缺乏自主权的苦恼
——河南十县供销社采访札记之一
新华社记者 姬世法 李海甫新华社通讯员 马华珩
目前,全国各地有相当一批供销社经营状况不佳。要想增强这些企业的活力,重要的一条在于切实给供销社以自主经营权。要多一点服务和指导,少一点行政干预。至于有的地方,趁改革之机向供销社实行摊派甚至搞平调,其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制止。 ——编者
一个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才能具有经营活力和应变能力,这道理无需多说。然而,我们在对河南十个县供销社的采访中,常常碰到的话题之一,就是供销社职工反映没有自主经营权。这恐怕是供销社目前经营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个县中,1986年经营利润普遍比上年降低,还有一大批基层社处于亏损状态,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些地方供销社没有自主权,首先表现在没有人事自主权。十个县中,有的县委、县政府只管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对供销社还算放手;有的则光管干部,职工的管理权给了供销社;有的干部、工人全管,奖惩、招收、辞退,大包大揽,供销社主任俯首听命,不敢稍有异议。例如在沈丘县,1984年4月,正当基层社改革告一段落,职工积极性高涨,经营活动开始出现生机的时候,县委一声命令,供销社的人、财、物统统收归县经济联合社管理,基层社很难说有多大的自主权。一放一收,时间虽然不长,但造成的后果却很严重。据统计,到去年10月底,这个县供销社系统有问题的商品和资金预计达一千九百多万元,有一半是近两年损失的。而该县供销社自有资金加固定资产才一千六百多万元,产不抵债金额达二百四十多万元,按每年盈利五十万元计算,需要四十年才能翻过身来。
供销社没有自主权,招致了更多的行政干预。有个县把不懂经营、不会管理的两个人分别安插到两个基层社当主任,瞎指挥、胡乱干,使得一个基层社损失资金十二万,一个损失资金四十一万。有个县盖县委招待所,把土产公司价值几万元的锅炉拉走,分文不给。还有个县供销社预测秋季化肥供应偏紧,多次向县政府提出要及早动手采购化肥,县主要领导硬是不准。理由是,积压了怎么办?结果种麦时农民拿不到化肥,以至发生哄抢事件。至于平调、摊派、挪用供销社的资金、财产,更是屡见不鲜。十个县中究竟有多少,供销社不敢说,我们也无法统计,但表现在帐面上的各种经济包袱总值已达五千八百多万元。
领导部门多给企业一点服务指导,少一点行政干预,是广大供销社职工的诚恳希望。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