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李金宝的招待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

李金宝的招待会
本报记者 颜世贵
“今天把诸位请来,不是显阔气,而是想借此机会,对党的富民政策献上一个普通农民的赞歌!”
三十九岁的李金宝,个子不高,黑黑的,身着西服,打着紫红领带,手拿扩音器,面对几十位来宾,侃侃而谈。要不介绍,真想不到他是南京郊区的一个养猪专业户。
四年前,李金宝自筹资金两千元,贷款一千元,建起四间猪舍,开始养猪,以后逐年发展,搞起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富裕户。目前,已拥有猪舍十六间,拖拉机一台,水泵一台,猪存栏二百四十头。
李金宝明白,眼前的这些是怎么得来的。他同妻子合计,决定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进城假座南京中山大厦,举行一个有记者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招待会,说说他的心里话。
回顾走过的路程,有几件事特别使他难忘。1984年8月,某街道突然单方废除了当年年初签订的为期一年的供应泔脚水的合同。李金宝的一百八十四头架子猪,每天得喂三千公斤泔脚水,怎么办?他几次登门要求照顾,都无济于事。后来副市长李英俊知道了,亲自过问,避免了损失。
这年的10月,李金宝因不慎被一辆卡车撞伤,卧床不起。当时,家中尚有一百三十头架子猪。就在他焦虑之际,村、乡领导及玄武区粮食局的同志,当即决定帮他解决车辆、运输、饲料等问题,使他再次度过危机。
李金宝列举了这些事,感慨道:“要不是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我的养猪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然,他也有一些忧虑。专业户是农村改革中培育出来的一朵小花,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市场风险的承受力还不大,目前还有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他呼吁,专业户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