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他,注视着明天——记农民企业家孙象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6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民企业家

他,注视着明天
——记农民企业家孙象栋
傅之棣 魏亚玲
千里胶东,掖县西由不过是万把人的一个小镇,近五十岁的孙象栋过去一直是个土里刨食的普通农民。他的本事和能耐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这不能不说到西由镇的建筑队。
西由镇建筑队成立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还只有五间低矮的破草房和二十五把瓦刀。政策一开放,掖县的建筑队一下涌出了四五十个,僧多粥少,西由镇建筑队日子很不好过。这时,镇领导抱着“死马当活马治”的想法,把孙象栋推到建筑队“挂帅”。孙象栋却早就看准建筑业的前景,决心要大干一番。他在全体队员会上发表的“就职演说”中讲,关键是把眼界放开,别只盯着鼻子尖底下,要改等米下锅为找米做饭。孙象栋说干就干,他抬腿迈进了河北省,揽到了一座二百吨冷藏库的建造工程;又与本省签了包建胜利油田一座设备库的合同……施工任务源源而来,建筑队很快扩大到五百多人。靠工期短、质量好、收费合理这三条,使他们在竞争中站住了脚跟,有了点名气。
一个原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小企业,如今一年创利税八十多万元,本应知足了,可老孙却不,他的胃口大哩,想以建筑队为依托,再“繁殖”出一串企业来!孙象栋想准了,就向镇里打了一份报告,申请办一个木材加工厂,在对内服务的同时,还可对外营业。他的报告被批准了,木材加工厂投产一年,净赚三万多元。接着,与建筑有关的预制件厂、机械制造厂、树脂胶厂等八个厂先后办起来了,从业人员达到一千多人。
短短四年,孙象栋经办的企业年总产值达到了二千一百多万元,年创税利二百三十五万元;职工平均收入由1983年的五百来元增加到一千八百多元。
春风得意,但孙象栋并没有忘乎所以。他心里清楚,一个盯惯了脚下二亩田的人,眼睛要往大处看、往前看,并不那么容易。这个仅读过四年小学的人,桌上、枕旁放着《中国厂长学》、《社会主义经济概论》、《物资市场学》等书籍。一有空儿,他就细读。
孙象栋是个开拓者,又是个好“管家”。他所管理的十几个企业,全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他敢于拍板、勇于挑重担,但绝不轻易替人挑担子。他的理由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就是经理或厂长。因此,他虽然冠有公司总经理的头衔,但绝不过多干预各厂厂长的工作。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谋划明天。
前不久,北京市一个玻璃钢卫生间鉴定会要召开,他就把人家“接神”似的请到西由镇来开。有人说,这项鉴定与西由的乡镇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非请人家到这里来开?孙象栋说,办事情不能只看今天,要想到明天,往后,我们的产品要向着“部优”、“国优”高峰攀登,说不定要请人家协助、帮忙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