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刻石碑的教学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刻石碑的教学楼
本报记者 蒋涵箴
一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竖立在昌平县松兰坡乡,使来自北京城区教育界的同行赞叹不绝:“市级重点中学还没有这样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呢!”
这就是昌平县农村职业高中。两年来,我目睹了这所学校的突变。新年到来之际,再次访问了它。
学校离公路一公里,汽车飞驶在新铺的柏油路上。两年前,我首次去该校时,汽车下了公路就没辙啦,泥路上又是坑又是沟,只得下来推车。不知谁说了一句:“到啦!”抬头一看,学校在哪里?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几幢旧平房孤零零地竖立在田野上;穿着大黑棉袄的学生,双手拢在袖子里,好奇地瞅着陌生来客……
如今,汽车直驶学校大门。在楼门口,我碰到侯校长,只见他喜上眉梢,满面春风,忙问:“侯校长,您还想调走吗?”在旁的县教育局局长潘忠插话:“现在您赶他走,都不走啦!”
我第一次见到的侯校长,可不是这模样。那时,他脸上愁云密布,说话忧虑重重:办职业学校,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从校长到新分来的大学生,个个设法往城里调。
随着昌平县经济起飞,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不培养人才,就没有后劲。在北京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县里集资一百多万元筹建教学实验大楼。该县的施工队以超纪录的速度,在八个月之内就盖成这幢大楼。荒地上建起了花房、蔬菜大棚、养鸡场,还在校外承包了一个鱼塘。县交通部门特意为学校修了一条马路。职业高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想调走的教师不走了,还吸引了一批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两年之前,在校就读的学生,满腹疑虑: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前途如何?心里七上八下。如今,大家抢着要毕业生,昌平的初中毕业生争着报考这所学校。学生们落落大方地带领大家参观,言谈之中,对学校、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我在教学楼里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对建设这所学校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他们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人民忘不了他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