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改革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苏联报刊评我国经济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7
第6版(国际)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改革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苏联报刊评我国经济改革
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改革,也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注意。
去年十月一日,苏联《真理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三十七周年发表的文章指出:“从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的改革,其结果使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并且还正在发生着实质性变化,劳动人民的福利增加了”,并表示“苏联人民理解并尊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使国家现代化的目标”,“正在以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中国人民如何解决国家所面临的复杂任务”。
除《真理报》之外,近年来,苏联其它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也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对我国的农业承包制、城市经济改革的方针、对外开放政策等作出了肯定的评价。
苏联《新时代》周刊发表的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目的是搞活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农业今后将面向市场”。文章认为“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农村工业高速发展,农民福利增长”,“居住条件正在不断改善”。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电台在国际节目中也分别指出“中国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使农业产量大大增加”,
“最近六年的粮食产量从二亿九千万吨增加到四亿零七百万吨,棉花从二百万吨增加到六百万吨”,“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一倍”。
苏联舆论普遍认为,我国城市搞活经济的方针同样取得了初步成果。《消息报》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生活问题》的文章中指出:由于“经营管理条件逐步正常化和奉行了经济‘调整’方针”,“中国工农业明显活跃起来,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生产增长”。苏联《经济报》认为中国“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唯意志论歪风邪气之后出现的向奉行更加清醒的经济政策转变,国营和合作社企业以及基层生产者经济权力的扩大,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活跃以及认可经济组织和管理的新形式”,使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力量有了增长”,有的专家认为“今天中国的经济不要说同三十年前,就是同十年前也大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也大大提高了”。
苏联的专家评价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高明之举”,认为“只有这样做,中国才能尽快地富强起来”。苏联《远东问题》杂志刊登了介绍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专文,称赞“经济特区在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经济活动领域的‘新思想和政治目标’方面,在完善对外活动的法律基础、探索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佳形式和方法方面,在进口‘先进技术、信息和管理艺术’方面的先锋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了”,文章认为“经济特区的活动”虽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但它已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对外合作的丰富经验”。
苏联的报刊言论在介绍和评述我国的经济改革时,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看法并不全面和正确,但他们都充分估计了我国改革的重要意义。苏联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科罗巴诺夫在全苏知识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一次题为《关于中国“四个现代化”政策》的讲座中明确指出:“中国目前在经济改革方面所做的一切都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苏联正在十分仔细地研究中国,研究它搞的一切试验形式。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应当多讲中国的经济改革,因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试验”。苏联《文学报》一位政治评论员在访华后发表的文章中断定,
“目前中国就象久睡初醒那样勇敢地向着自己的未来前进”,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对这种模式持信任的态度”。现在苏联已建立了全国性的由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观察和研究中国的经济政策、各项改革措施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正反面经验,以为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