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光明磊落 耿直刚强——纪念阎红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8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光明磊落 耿直刚强
——纪念阎红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薄一波 陈锡联 贺晋年
阎红彦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年了。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指出:“阎红彦是个好同志。他在云南工作搞得不错。他为人正派,耿直刚强,若不是林彪、‘四人帮’迫害,他不会死。”
阎红彦同志1909年10月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西北最早的清涧起义;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1年,在山西省委领导下于吕梁山一带,基本上按照井冈山红军的路线、纲领和政治制度建立起游击队,贯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阎红彦同志起了重要作用。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在甘肃合水县与刘志丹同志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在陕北特委领导下,先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来为了坚持建立党绝对领导的武装,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二任总指挥是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曾任第三任总指挥。这期间,阎红彦到陕西省委汇报工作,带回了红四军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它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游击队前进的道路,对部队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陕甘游击队在1932年5月间,经受住并克服了面临的南北分裂的危险。这和刘志丹、阎红彦以及游击队的大多数同志坚持正确的斗争方针是分不开的。1932年底,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省委负责人杜衡(后叛变)来到陕甘游击队,利用改编这支游击队为红二十六军的机会极力进行宗派活动,打击原来的领导干部,诬蔑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等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梢山主义”、“土匪路线”,蛮横地撤销了子长、志丹等同志的领导职务,强令子长、红彦去上海临时中央“受训”;不久,由上海中央局派往北平,在北方局领导下做地下工作。
阎红彦同志转战陕北高原的主要历程,不仅说明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而且是具有清醒头脑的政治领导人。他还有个突出的优点是勇挑重担,知难而上。阎红彦参加冯玉祥部北口抗战失败后,1934年7月,上海中央局派他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向共产国际汇报华北和西北的情况。受命后,他从上海出发,渡渤海湾,越辽宁、吉林、黑龙江,闯过几十道封锁线,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经过千辛万苦,于10月份到达莫斯科,先后进入国际列宁学院和苏联红军大学学习。1935年4月,共产国际为了尽快恢复和我党中央的电讯联系,特派阎红彦和刘长胜同志带密电码回国。他为了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废寝忘食,短期内学会了英文字母,把用英文字母编排的密电码背熟记在脑子里;由于提前动身,没能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4月下旬,便和刘长胜起程回国,进入新疆后,乔装富商,骑着骆驼,驮载俄罗斯毛毯和灯心绒,经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宁夏、绥远(今内蒙古)到达北平。这时中央红军已胜利结束长征,阎红彦立即去陕北找党中央。12月,他在瓦窑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全凭记忆汇报了带回来的密电码。从此,我党中央又和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他从苏联回到陕北,足足走了八个月,历经数不尽的艰难险阻,才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1936年2月,阎红彦同志担任红军黄河游击师师长。党中央为了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决定东征抗日,指定黄河游击师协助周恩来同志为东征军准备船只和物资,限期完成。由于地方军阀长期搜刮掠夺,陕北人穷地瘠。后勤准备工作困难很大,特别是阎锡山惧怕红军渡河,把全部船只抢到了河东,解决渡船成了头号难题。阎红彦接受任务后,发动清涧等地党和群众,日夜赶造渡船,还制作了一些羊皮筏子;同时领导游击师协助地方筹粮、筹款、做军鞋。后来,毛泽东同志谈到东征时曾说:“……东渡黄河的时候,渡船的解决,主要是靠阎红彦。阎红彦同志主动承担这个任务。他解决得很好,解决得很快,因此,能够顺利地完成东渡抗日救国的任务。”
东征时,黄河游击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阎红彦任军长,蔡树藩任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三十军改编为警备第三团,阎红彦任团长,隶属延安留守兵团,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任务。后警备三团、四团、炮兵团等合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文年生任旅长,阎红彦任政委。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高岗为实现其政治野心,伪造个人历史,对阎红彦同志施展了先拉后打,诬蔑陷害的手段。阎红彦光明磊落、耿直刚强的性格,在同高岗的斗争中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他直到“文革”受迫害而死,可以说一生中都做到了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真理,不畏权势,而且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高岗为了把自己打扮成陕甘游击队的领袖,曾企图拉拢阎红彦证明他是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即党委会)的委员。高岗对阎红彦说:“陕北和红军根据地,就是子长(谢子长)、志丹(刘志丹)、你和我四人创建的嘛!”阎红彦同志看穿了高岗灵魂的肮脏,严正地对他说:“你不要把自己打扮成陕甘游击队的领袖,你的历史我清楚。”红彦同志指出,1932年春陕甘游击队成立时,高岗是陕西省委的“交通”,后来才当上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的政委;在临真镇战斗中,还当了火线上的逃兵。高岗恼羞成怒,利用他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职权,在西北高干会议上打击阎红彦同志。红彦坚持原则,没有屈服于高岗的权势,毫不妥协地和他进行了斗争。“七大”以后,阎红彦同志就高岗问题,向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反映了“几条意见”,并说:“高岗这个人品质不好,是个诡计多端的阴谋家,不可信赖,迟早要出问题,望中央注意。”并且要求中央把他的“意见”记录存档。1954年高岗事件发生以后,中央查阅了阎红彦同志的“几条意见”,证明他是正确的,是很有预见性的。
1946年9月,阎红彦同志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在游击队和红三十军当指挥员的时候,经常带头打冲锋,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和以后到二野三兵团任副司令员、副政委期间,仍和过去一样,总是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在山东定陶战役中,阎红彦同志参与指挥左集团三、七纵队,他亲自率领两个团楔入敌人的心脏,发挥我军夜战特长,猛打敌指挥部所在的天爷庙,敌人内外受击,乱了阵脚。这一仗全歼敌一万五千多人,活捉敌整编三师师长赵锡田。
1947年夏天,三纵队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首长的指示,配合六纵队攻打豫北汤阴城。该城由混世魔王孙殿英任司令的暂编第三纵队守卫。这一仗因司令员生病住院,由阎红彦同志指挥。他在战前对部队作了深入的动员,大大提高了士气。进入战斗后,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炸毁城墙,攀登云梯,攻破汤阴城,全歼守敌,活捉孙殿英。
在鲁西南战役中,三纵队协同二、六纵队攻打羊山集,又活捉了敌六十六师师长宋瑞柯。解放战争中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打响了。1948年11月,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时候,蒋介石急令黄维兵团从华中增援徐州。23日,黄维兵团进入宿县西南的双堆集,被我中原野战军
(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包围,第二天我军发起总攻,三纵队和一纵队统归陈锡联指挥,前线指挥是阎红彦和刘长义。在华东野战军配合下,全线发起总攻,逐村推进,终于拔掉了敌人最后据点双堆集等数村,敌黄维十二兵团全军覆没,兵团司令黄维被三纵队七旅活捉,历时六十五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双堆集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中,阎红彦同志由于过度操劳,突然白了一块头发,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同志开玩笑地说:“老阎头发白了一片,象伍子胥一样啦!没关系,以后还会变黑的。”
阎红彦同志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始终坚持我党实事求是的传统,注重调查研究,善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决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在四川省工作期间,1958年秋,正是浮夸风盛行的时候,他听说温江地区某公社有块水稻田亩产三万多斤,便亲自去察看调查。原来这块所谓高产田,是把几十亩水稻并在一块田里估算出来的。他批评干部说:“这样搞高产,不是实事求是嘛!”他要求干部保持冷静头脑,产量一定要搞实在,千万不要人为地层层加码。
1959年10月,阎红彦同志调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到职后,他一方面派出多批调查组下去摸情况,自己也带头调查,一方面召开地、县干部会议,向干部指出“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特殊化风)的危害性。1960年在全省开展反对“五风”,刹住了“五风”。在他的主持下,云南省委制定了“照顾大局,服从稳定”的边疆工作方针,同时制定和贯彻了一系列适合边疆民族地区具体情况的政策。云南省经过通盘调整以后,出现了政治上安定,工农业生产迅速上升,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可喜景象。1966年,粮食总产量比1960年增加三成,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猪平均每户二点零一头,占全国第一位。人们称这个时期是云南的黄金时期。
象我党这样一位优秀的高级领导同志,自然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格格不入的。“文革”一开始,对林彪接二连三的讲话,阎红彦同志说:“我怎么都听不进去。”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林彪、江青、陈伯达专门召集一部分高级干部,“揭发批判”邓小平。有人说在淮海战役中,邓小平动摇,要想撤退。阎红彦同志当即揭穿说:“淮海战役中,前委一直和三纵队在一起,我怎么不知道。”弄得江青、陈伯达狼狈不堪。1967年1月8日凌晨,陈伯达从北京给阎红彦同志打电话,对他和云南的“文革”横加指责。阎红彦同志几次要回话,都遭对方阻止;他气愤地质问陈伯达:“‘文化大革命’这样搞,谁高兴?!”“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我就不承认你是代表中央讲话!”就在这天五时左右,他离开了人世。
阎红彦同志出身贫农,小时只读过半年私塾,可是,艰苦、残酷的武装斗争环境,使他由一个勤务兵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丰富的革命实践,使他从一个贫农的儿子成长为一位党的优秀高级干部。他光明磊落、耿直刚强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高尚的品性道德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称颂,他为全党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榜样,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