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二十三岁硕士生学科前沿试身手 吴文豪创造测量非晶半导体带隙态的新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二十三岁硕士生学科前沿试身手
吴文豪创造测量非晶半导体带隙态的新方法
本报讯 前不久,我国一位年仅二十三岁、毕业才半年的硕士生吴文豪,带着他创造的一种测量非晶半导体带隙态新方法的论文,到匈牙利参加国际非晶半导体会议,引起与会者极大关注。各国同行纷纷向他索取论文资料。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莫特教授,称赞他出色完成了一项“创新研究工作”。
吴文豪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青年研究人员。1983年,小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了这个所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他的专长,选择了“非晶半导体带隙态”这一难度很大的课题,把他推上非晶半导体物理研究的前沿。
测量非晶半导体带隙态分布,迄今常用场效应、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深能级瞬态谱等传统方法,受多种条件限制,结果不太理想。而吴文豪创造的“红外光激励电流法”,简便易行,测量范围宽,精确度好。为了这个课题,小吴长期对红外光电导特异现象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做过无数次实验,每一次测量数据就有成百上千。要从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规律,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埋头工作几十个小时。去年5月,他以这一研究成果通过论文答辩。在答辩会上,世界著名非晶半导体权威、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弗里希教授给予高度评价:“我相信这种方法不久将被众多科学家所运用”。(乐子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