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愿艺坛群星闪烁——观言派的继承人言兴朋演出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0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愿艺坛群星闪烁
——观言派的继承人言兴朋演出有感
黄 裳
京剧的陷入了“危机”,已经议论得很久了。经过长时期的热烈讨论,人们努力企图寻找病根和救活的方法。讨论的中心终于逐渐转移到演员身上,发现后继无人才是戏曲危机的关键所在。戏曲艺术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员表演的魅力,这是人所共知的。没有新生力量的大量涌现,要想振兴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不能想象的。这就使我们每逢看到在京剧舞台上出现了闪烁着光彩的新人,看到一个著名的京剧流派后继有人时,总是抑制不住欣喜激动的感情。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开创的言派,在舞台上冷落得很久了。最近由于言氏嫡孙言兴朋的崛起,才使观众又重新记起了这一流派的特色,追寻久已绝响的流派风貌,重新思考它在戏曲美学上占有的独特地位。对于戏曲来说,这一事实的本身就有着重大的意义,实在不只是一个流派的重新振兴而已。
流派的出现,是戏曲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流派的产生,是艺术家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艺术发展的趋向与个人天赋的条件辛苦创新的结果。艺术家在解释剧本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有不同的重点,这些就构成了脱离习惯表演程式的基础。艺术家又运用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在舞台上尽情地阐释自己的理解,从而造成了不同流俗的风貌,给观众以崭新的观感。流派因而形成。言菊朋是谭鑫培的继承者,在唱腔设计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他主张腔由字生,字正而后腔圆,因此在“四声”的运用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的创腔并不简单地重视表面的华丽、繁缛,更重要的是用这些手段传达人物感情的变化。这样,新腔就都建立在对人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而并非外加的点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样的唱腔、板式出现在不同剧目中展现的是不同的风致。言菊朋有文化素养,他的表演中带有的浓郁书香气,这样,言派在众多的老生流派中就显得分外的“雅”,这个流派的特异之处就在这里,是一种更高级更细腻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展现。
在言兴朋的表演中,能够看得出这些特点是得到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体现和发扬的。他的天赋好,有一条宽亮而略带苍劲的嗓子,可以运用自如。又因家学渊源,辛苦追求,真的能掌握了言派的特点。他的功底好,在《上天台》之后连演了《太庙》。这一场里有大量繁复的翻跌身段、吊毛、抢背、僵尸……运用得十分恰当,在大段唱工中进行,正如水银泻地,绝无生硬和卖弄之病。在《连营寨》中,也着意丰富了当年言菊朋的表演,出场时的高吊毛,后来又运用了虎跑、抢背,最后上场则是前扑,僵尸倒地。这就进一步丰富了言派的内含,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这正是一条健康的艺术发展道路。对传统有深刻理解、继承,又不墨守成规,随时结合自己的条件,发展、前进。这正是未来京剧的生命力所在。
从言兴朋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看出艺术道路上的艰难坎坷。他出身于梨园世家,但父母并不想让他继承家业。由于他自己的争取,才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就在他学习锻炼刚有一点成绩的时候,碰上了十年动乱,下乡当农民、下厂当工人,虽然时时不忘旧业,没有荒疏,但在动乱过去以后,只能以一个业余京剧爱好者的身份出现。当过钳工,学过越剧,好不容易才踏进了京剧院的大门,以一曲《上天台》获得观众的赞赏,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一段道路是艰难的,坎坷的。没有对言派艺术的情深意挚的追求,没有对京剧艺术坚定的事业心,一切都是无从想象的。
戏曲的前途、京剧的前途都殷切期待着群星灿烂局面的早日出现。这就是我们对言派传人言兴朋的崛起感到特别高兴的原因。言兴朋在《卧龙吊孝》中饰诸葛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