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吴大猷在香港谈台湾科学发展情况 同访港大陆学者对话表示愿意提供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吴大猷在香港谈台湾科学发展情况
同访港大陆学者对话表示愿意提供资料
新华社香港1月10日电 物理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8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科学馆,向中大物理系师生介绍了台湾科学三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吴大猷说,台湾目前已建立了一个相当大的科技人才基础。但是台湾科学研究人员的待遇太低,人才外流严重,现在每年有六千多人到国外留学,学成回来的很少。同时,台湾科学界功利主义盛行,也是妨碍台湾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谈到台湾教育制度的缺点时,吴大猷指出,学校的教育太偏重于考试,不少学生埋头于习题演算和训练强记,而不注重透彻了解所学的内容。
今年八十一岁的吴大猷,是曾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的老师。1月5日他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来港,除主持8日的讲座外,还在9日为中大“杨振宁图书阅览室”揭幕剪彩。
吴大猷在1月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他和大陆一些著名教授的交往。他说,他与周培源教授熟识,近年在外国举行的一些会议上常和周培源见面。去年在美国庆祝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奖三十周年时,又和阔别多年的严济慈教授见了面。
吴大猷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还表示,他个人认为,台湾没有制造原子弹的必要,台湾与大陆之间绝对用不着以核武器自相残杀。
1月8日,吴大猷演讲完毕在回答听众的提问时,对一位访港的北京大学的学者表示,如果北京大学想了解他对发展科学的一些看法,他乐意把资料寄去。当时,在座的杨振宁教授高兴地说:“象今天这样,海峡两岸的学者能在一起对话,这在十年前是不可能想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