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通义村文明新办婚丧事 邻里间互尊互助树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通义村文明新办婚丧事 邻里间互尊互助树新风
本报讯 文明办婚丧大事,在山西省阳城县通义村早已形成风气。在集体婚礼上度过幸福时刻的伴侣,全村已有三百多对。村南山青松翠柏掩映的公墓里,一百七十三位离世老人在这里安葬。
通义村早在1969年就实行了集体婚礼,那时的通义村穷得叮当响,全村每年吃返销粮十几万斤。村党支部考虑到群众经不起折腾,就操办起了集体婚礼,每年的腊月或正月,定个喜日子,村里支起大锅,做上过油肉配烧饼,亲朋好友吃一顿,村上音乐队细吹细打送新郎新娘进洞房,本村和邻村走亲戚的人很多,婚礼既热闹又简朴,很受群众欢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口袋渐渐鼓起来了。开始有人说,集体婚礼可以改一改了。党支部又反复征求大家意见,因势利导启发教育,提倡富了也不铺张,集体婚礼还是坚持下来。改的只是不吃集体饭,各家自备饭。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通义村集体婚礼的内容也不断丰富,村里表彰好公婆、好媳妇、好姑嫂,让她们的代表介绍经验,分别奖给他们沙发、衣服、毛巾、香皂等物品,也让那些不孝敬公婆、经常跟丈夫打架吵嘴的人,登台“介绍经验”。群众自己教育自己,颇见实效。
通义村实行公墓安葬是从1975年开始的。过去村上封建迷信制止不住,丧事越办越大,本来就不多的耕地也占去不少。老支书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村上开了追悼会,全村人送他第一个到公墓安葬。从此集体花钱建起公墓,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不请阴阳先生,不搞披麻戴孝,花百余元就办了丧事。
近几年来,通义村先后建起了在全省闻名的青年之家、敬老院、农村科普夜校,并配备了不少设施,老年人、青年人都有自己学科学、学文化、搞娱乐的场所。
村上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成风,几年来无一人犯罪,无一人违纪,被评为全省的文明村。
(李东平 卫永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