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坚持增产节约 合理使用能源 以煤代油压缩烧油成效显著 全国六年节省资金一百多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增产节约 合理使用能源
以煤代油压缩烧油成效显著
全国六年节省资金一百多亿元
本报讯 记者陈健、刘允洲报道:到1986年底开展已六年多的我国以煤代油、压缩烧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年累计压油二千四百八十万吨,积累资金一百二十二亿元,创汇额近三十亿美元;积累的资金大部分用于以办电为中心的能源交通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六年建成投产发电机组二百六十二万千瓦。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就压油工作成效评价说:“这笔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改煤,大家心安理得地把油烧掉了,也没有这笔钱来发展能源交通。”有关方面人员认为,这一大笔“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坚决贯彻增产节约思想的巨大成功。
我国烧油设施从七十年代开始大增。在煤、电、油、运输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烧油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980年一年,全国石油产量的40%左右直接作燃料烧掉,其中一半又用于烧锅炉。这不仅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按1981年的国际油价,同烧煤比较,等于一年烧掉五十亿美元。
根据赵紫阳同志提议,国务院于1981年春天作出重要决策:下大决心以煤代油,压油出口,积累资金,倒过手来发展基础薄弱的能源、交通,并确定了十年压缩烧油两千万吨的任务,决定成立专门机构来抓这项工作。六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确是搞活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突破口,成为加速我国电力建设,以及与电力配套的煤矿、铁路交通等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
国务院以煤代油办公室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实行这项措施有三个突出的好处:一是使能源利用趋于合理,使电站和工业锅炉等不合理烧油可以基本扭转;二是提高石油的使用价值,压缩出来的油,一部分用于增加出口创汇,一部分作深度加工;三是开辟一条积累能源交通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压油的积累资金85%用于以办电为中心的能源交通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七五”期间计划用这笔钱建设投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约占全国新增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煤代油工作和有关政策要延续到本世纪末,后十年要再压缩烧油一千万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