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登国际讲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大学生登国际讲坛
汪强
前不久,北京国际传统药与现代药理学会议在科学会堂召开。讲坛上,一位年轻的中国学者用流畅的英语侃侃而谈。他才二十三岁出头,在众多的中外学者面前显得还有几分稚气。
蓦然,台下掌声骤起,年轻人报告结束。会议主席伸出手来:“祝贺你!最年轻的代表,你的论文水平是高质量的。”一些外国学者也围上前去,纷纷索取论文资料。年轻人眼睛有点湿润了,他转向一位身材魁梧的学者,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王老师,这都是您……”
章韧,这位协和医科大学六年级学生几个月前来到药理教研室实习。一次,现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的王振纲教授要他写一篇综述。他足足翻阅了十几万字的外文资料,才动手写了一篇五千多字的文章交上去。王教授看了文章,知道这是个很有潜力的“苗子”。
开始做实验了,章韧选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甘草为课题,并一反传统的研究方法,先提纯,然后用精制成分做实验。通过体内实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巧妙地进行药物分组,对甘草的药理及其机理进行探索,在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成果。
“人才难得!”王教授有点激动了。有一天实验后,年轻人被留了下来。
“马上有个国际药理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你根据实验准备一篇论文,我帮你向大会推荐”,王教授说。
“我行吗?”年轻人有点不敢相信。中国首次召开这样的国际药理学会议,参加会议的大都是中外药理学界名流,一个正在实习的大学生,有这个资格吗?
几天后,王教授又找到他:“你的专业外语会议上够用的了,但涉及到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词汇、用语,恐怕还要下把力。以后每星期到我家来一次,我们用英语交谈,补救一下这方面的不足。”
临近这次国际会议,章韧又感到犯愁:大会筹委会通知自己要交二百五十元会议费,上哪去筹划这笔款子?学校也解决不了这笔开支。王教授又出面多方交涉,给小章领到入场券。
新年伊始,小章一边忙于复习迎考,一边整理参加这次会议的论文。他说:王教授这样默默无闻地当“人梯”,自己再不努力,实在有愧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