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这里充满活力——北京印刷二厂与总参防化学院共建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这里充满活力
——北京印刷二厂与总参防化学院共建纪事
黄联星 景后寅
北京市印刷二厂,是一个有一千二百多名职工的中型厂。1985年夏天,二厂为了对职工进行理想与纪律教育,邀请了总参防化学院参战学员杨宝等同志作报告。那天是北京最热的一天,也是职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天,礼堂的过道里,窗子上,全部坐满了人,这个场面是近几年厂里少有的。
去年2月,二厂和防化学院隆重举行了“军民共建协议书”签字仪式。厂团委适时组织青工开展向“两山英雄”学习,创“英雄”支部,夺生产“高地”活动,团委组织青工参加义务劳动。胶印团支部副书记朱岩,厂里推荐她到大学脱产进修,但由于她走后车间没人负责,车间决定不让她去。团支部书记恐怕她有情绪,找她谈话。她却说:“前线战士不怕流血牺牲,我这点小事算得上什么?”
二厂的民主气氛很浓。党委副书记卢长福同志说:“这要感谢我们的名誉职工彭鹤立。”彭鹤立是防化学院指挥系副政委,也是“共建”领导小组成员。去年7月,他和二厂领导在探讨“新时期青年思想工作”时,说了一句:“没有民主,就没实事求是,就不可能使工作搞上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提醒了二厂的领导。他们号召全体职工为本厂献计献策,并多次举办了“假如我是厂长”的讨论会,职工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二厂发展的建议。有的职工写了《质量管理之我见》、《“国货”真的不如“舶来品”吗》等质量较高的文章。一次,厂长马风林在检查厂夜班工作时,发现厂值班的领导都不在位,他自己在值班室守了通宵。一位职工知道后,写了一篇《从马风林值班想起的……》,对二厂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质询和合理建议。文章在厂报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往日沉寂的二厂,充满了活力。一个“为二厂献计,为四化出力”的新热潮正在兴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