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欧佩克调整石油政策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2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欧佩克调整石油政策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刘开宸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1月8日回升到每桶十八美元,这是去年1月底以来的最高价格。这表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调整石油政策成效显著。
8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里每桶原油为十八点五七美元,比前一天上涨了三十二美分。在以伦敦为基地的现货市场上,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价格为每桶十八点四五美元,涨了二十美分。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每桶十八点二五美元,也涨了二十美分。这些与去年12月底每桶十四一十五美元的价格相比,上涨的幅度很大。
油价的明显回升,主要是由于欧佩克各成员国比较好地执行了去年12月该组织部长会议关于“减产促价”的协议。特别是该组织里油产量最多的沙特阿拉伯,在执行中起了带头作用。据报道,本月第一周,沙特的石油日产量为三百一十万桶,比去年里它最高的日产量六百万桶少了一半,比它7月的日产量五百万桶少约40%,甚至比它的产量配额四百一十万桶也少约25%。
这项“减产促价”协议的具体内容是: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为期六个月的减产,每日减产7%以上,从一千七百万桶减到一千五百八十万桶,使每桶油价回升到十八美元。
这项协议是欧佩克经过了一年多的曲折过程终于做出的石油政策的重大调整。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欧佩克执行了“限产保价”政策,规定了石油的官价。1985年,由于一些非欧佩克国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石油,欧佩克为了争夺国际石油市场,就放弃了“限产保价”政策,而采取了“增产保额”政策。于是,一年多来,一场大规模的“油价战”席卷全球,油价空前暴跌,从每桶三十美元左右下降了一半,一度甚至跌到十美元以下。1985年,欧佩克的石油收入,从1980年的二千七百九十亿美元减少为一千三百四十亿美元。1986年,又减少了五百亿美元。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欧佩克成员国甚感不安,大多数国家不愿再打“油价战”了,主张放弃“增产保额”政策,原则上同意削减石油产量,促使油价回升,但是具体到各成员国的产量配额上,意见分歧很大。经过反复磋商,在上个月的欧佩克会议上,十二个成员国签署了“减产促价”的协议。伊拉克没有签署,据说,后来基本上接受了会议向它提出的产量配额。
这次欧佩克的“减产促价”政策,得到了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支持,除墨西哥、埃及、阿曼、马来西亚和安哥拉等国支持外,连过去态度冷淡的挪威也公开表示支持,并决定原油出口减少10%。据这里的经济学专家分析,每桶原油十八美元左右,是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基本上都能接受的价格,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至于油价今后的趋势,这里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虽然世界石油市场上,供仍大于求,但相差不大,只要欧佩克成员国认真执行减产协议,保持近似目前的价格是可能的。也有一些人抱怀疑态度。看来今后油价能否稳定,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纽约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