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6阅读
  • 0回复

水电部提出改革措施缓解用电紧张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发行电力债券,争取多利用外资,继续简政放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4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电部提出改革措施缓解用电紧张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发行电力债券,争取多利用外资,继续简政放权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黄奉初、本报记者张何平报道:我国严重缺电的情况已延续了多年,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水利电力部认为,关键在于深入进行改革,调动各方面的办电积极性,加快电力建设步伐。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在电力生产和建设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发展速度较快。“六五”期间,全国发电量平均每年以6.4%的速度持续增长,五年间共新增发电机装机容量二千零二十三万千瓦。但是,电力工业的发展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了扭转缺电局面,“七五”期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达三千五百万至四千万千瓦,到1990年发电量可达五千五百亿至六千亿度。
为实现上述目标,缓解全国严重缺电的紧张状况,水电部提出几项改革措施:
——继续实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一起来,大、中、小型一起上”的方针,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做到谁投资,谁用电,谁得利。“七五”期间,全国集资办电的金额达九十多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八十一点六亿元;投产容量达五百万千瓦以上,增长四百三十二万千瓦。
——发行与用电指标挂钩的电力债券,调动地方和企业办电的积极性。全国今年发行电力债券三十亿元,以确保六百万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如期投产。发行电力债券将作为电力建设筹集资金的改革措施长期实行,同时争取多利用外资。
——电力基本建设全面实行工程项目投产包干、招标、承包等办法。同时,电力部门要继续简政放权,搞好管理体制改革。(附图片)
由广州铁路局第一工程公司自行设计的、获国家发明专利的长征160—78—1型架桥机,在衡广铁路复线江村南大桥上成功地架设了我国第一座跨四十米混凝土梁。 骆金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