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巧用“天时”扶贫致富 各地气象部门用气象信息为生产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巧用“天时”扶贫致富
各地气象部门用气象信息为生产服务
本报讯 记者余章瑞报道:一些气象台站、研究所用气象信息、科技成果在穷困地区开展扶贫致富工作,取得好成绩。目前,国家气象局正在广州召开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和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一百多名气象工作者在会上汇报了这方面的工作,交流了经验。
各地气象台站是在做好公益服务和专业服务的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扶贫致富工作的。江西省气象局一九八五年派出五名气象工程师到信丰县崇仙乡走乡串户,分析贫困原因,商量脱贫办法。调查发现,一些农户的柑桔树,没有按气候条件管理,不是逐年枯死,就是多年不挂果。工程师们在这里推广了于都县气象站总结出的柑桔“矮、密、早”速生丰产经验和苎麻一年收四道的经验,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农民称苎麻是“致富麻,摇钱树”。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在鄂西保康县龙坪区海拔一千二百米的山上建立研究基地,使农民“二三年内脱贫,五七年内致富”,重点试验一些土特产的生态适应性,帮助农户开展食用菌生产,种植黄连、天麻、延龄草,嫁接板栗、核桃,进行地膜覆盖试验。还在房县、秭归县、兴山县帮助开展黑木耳、脐橙、猕猴桃生产。
一些气象台站把积极协助当地政府调整生产结构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措施。辽宁北票市气象站根据当地山多地少、干旱雨少的特点,较早地向领导机关提供气候区划研究成果,提出农林牧最佳比例的建议。市领导以气候区划意见为重要决策依据,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实行“两缩一增”:压缩耕地面积,压缩牧场面积,增加林果面积,实行南果(苹果)北梨的布局。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农业收入由一九八○年五千多万元,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九千多万元,人均增收二百七十五元。
一些气象部门配合国家科委的“星火计划”项目,制订“小星火计划”,为农民致富服务。浙江省气象工作者开展了多种农业气象试验研究,如金华市气象台开展“佛手”气象条件的试验,云和县气象站开展“长裙竹荪”的研究等。椒江市洪家气象站为了改变山区人民长期吃番薯的食物结构,根据当地七、八月份降水丰沛的特点,在海拔四百至七百米的山区进行旱栽杂交稻气候适应性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八五年扩种两千八百多亩,亩产稳定在八百斤以上。当地领导和群众给洪家气象站送了锦旗。
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会上强调: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各级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气象工作者要思想明确,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