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大学技术送上门 小厂青工登学府 上海交大帮助上虞风机厂产品走向全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学技术送上门 小厂青工登学府
上海交大帮助上虞风机厂产品走向全国
本报讯 上海交通大学送科技下乡,使一个村办小厂——浙江上虞风机厂,迅速发展为我国名列前茅的生产“凤凰”制冷设备的专业工厂。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怀仁堂、上海国际饭店和上海大厦等处,已安装使用了这家厂生产的风机。
建厂之初,上海交通大学任世瑶老师临时回到上虞农村老家养病。徐灿根厂长找上门,悄悄商定与任老师所在的教研室建立初级协作关系。任老师有一副支援家乡建设的火热心肠,常常是星期六晚上乘夜车来厂,星期一早晨赶回上海上班,寒暑假就直接住到厂里进行指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小厂试制成功了第一台冷却塔风机,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后来,由县政府、县科委出面联系,上虞风机厂与上海交大实行全面技术协作,形成了产品设计、研究、制造、经营、技术服务“一条龙”完整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几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有四十多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到厂进行技术指导。如今这个厂已从单一品种发展到能生产五个系列、一百六十五种规格的专用风机和两种专用空调设备,产品畅销全国,还配套出口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九次获得省、市、部重大科技成果奖。
这个厂在依靠交大科技力量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自身技术力量的培养,以强化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开发能力。他们招收了三十名高考落榜的应届毕业生,送到上海交大,为每个学员支付两年的培训费三千元,由校方专门为他们开设“流体机械”专业大专班。还有十三名新招的高中毕业生分别被送到浙江大学等院校深造。厂长徐灿根经上海交大考核评审,已取得五个单科的结业证书,去年正式评定为工程师,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名气不小的“风机专家”。
这种生产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这个原来只有七名工人、两千元资金的小厂发展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达六百五十万元、年生产能力三千万元的企业,也为大专院校提供了实验基地,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过去,高校到一些大厂试制新产品,审批手续繁琐,往往几个月都无下文。但在这个村办企业,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就能把设计变成产品。大学也从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和协作费中,扩大了科研经费来源。(舍雨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