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日本外交的新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7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日本外交的新意向
周斌
新年伊始,日本的外交就很活跃,也颇引人注目。中曾根首相冒着严寒前往芬兰、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波兰四国访问,同这些“远方国家”对话。仓成外相则飞往正值盛夏的南太平洋,同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领导人进行磋商。
利用1月下旬例行国会前的暂短空隙,安排出访活动,可以说是日本政府领导人多年来的一种传统做法。这次首相、外相同时成行本身,也属于这种情况,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们这次访问对象的选择,却有新意,反映了日本外交指导思想的某些新变化。
众所周知,几十年来,日本对自己的外交有过许多提法,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共处外交”、“自主外交”、“资源外交”、“多极外交”、“全方位外交”、“等距离外交”和“综合安全保障外交”等。这些提法大都没有赋予严格的定义,它们究竟包括什么内容,各有什么不同,日本官方从未作过具体阐述。人们认为,这些提法的含义和侧重点虽然不尽一致,但实质并无明显差别,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把实现国家经济繁荣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外交手段,尽可能地打开、确保、扩大原材料的来源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实惠。在六十年代末成为“经济大国”后,为了实现向“政治大国”过渡这一更大、更远的目标,日本外交中的政治色彩才逐渐浓厚起来。
这几年,日本多次强调,尽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中心,但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力量都十分活跃,日本作为一个总产值占世界十分之一的“经济大国”,应该而且有可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与自己经济实力相称”的作用。同时,日本为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必须进一步实行“国际化”政策,即日本要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接触日本。
以往日本领导人出访,大都是在同日本关系密切,或者有急待解决的“外交悬案”的地区,而这次首相和外相分别去的北欧、东欧和南太平洋国家,同日本的关系并不密切,也不存在什么“外交悬案”。北欧、东欧这几个国家,更是日本政府最高领导人从未涉足过的地方。日本时事社认为,这样做“扩大了日本外交的范围”。
再从这次访问的内容看,由于所访国家具体情况不同,两人代表日本所作的表态,虽各有侧重,但却着重强调日本关心全球形势,希望美苏认真对话,而只一般地提及日本历来最有兴趣、最擅长的“经济合作”问题。中曾根还特地表示,除经济合作外,日本愿意多进行文化交流和人员来往,并主动邀请对方国家的青年访问日本,以增进新一代人之间的友谊和理解。仓成则代表日本宣布了“南太平洋外交五原则”(尊重太平洋岛国的独立与自主、支持该地区的区域性合作、努力维护该地区的政治稳定、扩大同该地区的经济合作、重视同该地区的相互往来),毫不含糊地表明日本要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全面的作用”。
国际上和日本舆论界都很注重日本领导人的出访活动。人们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外交的指导思想正在发生变化。从日本政府领导人最近一个时期的言行中可以看到,日本在继续坚持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经济外交”的同时,开始突出强调“世界中的日本”,即日本应该改变自己封闭的“岛国意识”,克服只注重眼前实利的“近视病”,而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争取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而这正是成为“政治大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次首相和外相出访的地区和内容,可以说是这种变化的一个注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