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美国大学体育界的反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8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大学体育界的反省
郑园园
去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黑人篮球运动员莱恩·拜厄斯因过度吸食可卡因而猝然身亡。拜厄斯的父母对马里兰大学提出控诉,认为该大学故意置拜厄斯的学业于不顾,仅仅把他作为“竞技工具”。美国舆论界也纷纷指出:各大学对体育明星的商业性利用,坑害了一代有为的年轻人。
美国是个“运动之国”,体育竞赛有着广大的、热情的观众。战绩好的球队,不仅有众多的支持者、崇拜者,而且可给校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往往一场比赛,门票收入就达数十万美元,而名目繁多的杯赛、锦标赛,又可使优胜队获得上百万美元的奖金。在这样的国度,有前途的运动员是各校竞相争夺的对象,录取他们时,大幅度地降低分数标准,这已是一条被默认的“规则”。问题在于,进入大学后,运动员仍然没有被当作一名大学生受到应有的培养。在物质生活上,校方是很优待的:运动员每月可得到二百至二千美元不等的津贴,住在高级宿舍里。然而,在学业上,他们是“被遗忘的人”。运动员的多数,在中学阶段受的教育就不充分,想跟上大学的课程已相当吃力,加之频繁的赛事使他们拉下了许多课,毕业时往往拿不到文凭。那些闪耀一时的明星,赚足了钱倒也心满意足地离开学校,他们倒不在乎那张文凭。可多数运动员的明星梦没成,学业又荒废了,两头落空。当他们被抛向社会时,往昔的欢呼和喝采消失了,“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们只得加入苦苦觅职的失业队伍。
校方对于运动员的学业状况是一清二楚的。不过,既然运动员只是替学校扬名震威的活广告,是为校方赚取门票收入的摇钱树,那么,他们的学分高低就无关宏旨了,也用不着采取特别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业。轰动一时的佐治亚大学女教师珍康上诉案就很能说明问题。珍康是该校的英文教师,校方暗示她在批阅运动员的试卷时故意“放水”,让运动员及格过关,她拒绝了。结果她受到了惩罚:先是被降级,继而被解聘。当然,此事是以珍康不服上告、最终胜诉而结束的。不过,珍康在事后很感慨地说,美国大学运动黑幕重重,她所经历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几个月来,这个领域的黑幕,被陆续揭开了,改革现行的大学生运动员培养制度的呼声日高。美国大学生田径协会最近决定,禁止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加入运动队。教育界则希望改得更彻底一些。例如,缩短篮球赛季,以减少学生运动员缺课时间;对于那些得不到毕业证书的运动员,在五年学习期满之后,追回其助学金,取消给学生运动员配备专门宿舍一类的特权。克雷姆森大学的一位教授发表了比较中肯的看法,他认为,一支优秀球队的存在,焕发了整个学校团结奋进的精神,也有利于吸引高质量的考生。例如,1984年波士顿大学出了个足球明星,报考该校的考生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千。他认为,两全的办法,既要摈弃球队过于商业化的色彩,又要提高运动员的学业水平。他勾画出这样的运动员形象:健壮的双腿加聪明的大脑。这样美好的设想无疑是对的,但能否付诸实现,人们将走着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