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重要的一课——兴城县农村整党纪事(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19
第1版(要闻)
专栏:

重要的一课
——兴城县农村整党纪事(上)
本报记者 吕建中
辽宁兴城县农村整党在按步骤进行着。规定的文件学习过了,严重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问题大都做了清查处理,领导班子中有不正之风的人也作了对照检查,整党即将进入最后阶段。
这时候,党员普遍提出一个尚未得到明确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在现阶段改革的新时期,究竟怎样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前不久赵紫阳来兴城考察时,提出兴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尽快把兴城建成“第二个北戴河”。县委在联系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抓住更新观念这一环进行反复讨论,思想明朗起来,决心加快全县经济建设的步伐。然而事业的成败光有领导的决心是不行的。如果农村整党中对新时期如何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个问题尚不明确,那必将影响兴城现阶段的经济建设速度,也无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为此,县委书记王恩福深入下去做了一番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他深切感受到小生产传统观念对群众的毒害根深蒂固,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党员不光受旧观念毒害,而且受“左”的思想影响比群众更深,对发展商品生产的顾虑比群众更大。例如较后进的碱厂乡朱家村专业户占全村总户数20%,而党员中专业户只占党员总户数7%;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羊安满族乡专业户占全乡总户数60%,党员中专业户也只占全乡党员总户数13%。许多村党员在发展商品生产中无所作为,扶贫对象中竟然多数是共产党员!
王恩福根据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向全县做了内容生动、针对性很强的广播讲话,提出要切实上好更新观念这一课,把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经济建设中党员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使广大党员摆脱旧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的束缚,树立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恩福的广播讲话在全县引起热烈反响,一度陷于沉寂的整党局面又活跃起来。
濒海的钓鱼台镇四家屯是全县靠村办企业走上富路的一个典型,党支部书记张文成一个心眼为集体,村里十几个企业他一个也不承包,自己只保持一般群众的收入水平。可他在这次更新观念讨论中发现,要不是党支部领导头脑中存在着某些旧观念,全村的致富步伐会更快些。他检查说:过去总要党员做所谓“安分守己”的人,经商致富的事莫抢在群众头里,党员承包企业后收入比群众高些,似乎是不光彩的事,“党员跟在群众后头富”才合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里是旅游区,水果、牛奶一直供不应求,村里有几百亩山坡地长期闲着,而有种植林果技术的张仲林等几名党员只承包少量果树,怕包多了“出格”。这次更新观念讨论中大家才拨开心头的迷雾,决不再让“社会主义穷光荣”的旧观念在头脑中作怪,党员要勇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走在前头,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实现共产主义铺路搭桥。于是张仲林等一批党员便积极着手兴建桃园和牛奶厂,群众也积极跟了上来,要很快把这里建成水果和奶制品供应基地。
在白塔乡,更新观念讨论围绕着怎样看待广粮村党支部书记熊孟信的问题广泛展开。广粮村原是个穷村,熊孟信早年曾做过买卖,跑过车板,拉过洋片,被视为“不务正业”。后来他入了党,当了支书,领导全村粮食亩产上了千斤,可是由于吃“大锅饭”使队里的瓦厂赔了一万多元,实行承包制谁也不肯承包这个烂摊子,熊孟信便动员做木匠和开汽车的两个弟弟一起承包下来。苦心经营两年便扭亏为盈。
1985年熊孟信得知兴城要建设“第二个北戴河”的信息,便建议由乡里牵头,把瓦厂转产扩大为生产各种规格的石料厂。可是乡里领导怕办不好,资金又不足,未采纳他的建议,熊孟信弟兄三人便又多方筹集资金干了起来。经营头一年产值就达三十万元,纳税一万多元,进厂的农工实行按劳取酬,每人每月收入一百元至三百元,全村贫困户脱贫了,部分户富裕了,熊孟信弟兄也富裕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收入做了大量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同时熊孟信善于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村里的其它工作任务也都完成得很好。
这次整党学习,熊孟信提高了对党的根本宗旨的认识,又主动把石料厂转为村集体和熊氏弟兄联办企业,并积极办了铸造厂、机修厂、红炉扶持家庭编织业,进一步推行承包责任制,全村愈显蒸蒸日上的局面。
在这过程中,一些“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对熊孟信发出嫉妒之声,有的领导干部则责问熊孟信为什么不学张文成而偏要自己搞承包?也有的总觉熊孟信早年“不务正业”,“有才无德”,不那么信任他。而广粮村的党员和群众怕政策又要变,争辩说:要不是老熊领头干,咱广粮村还得受穷。
这次更新观念讨论,大家觉察到,陈旧观念同“左”的思想影响相结合,往往使人看问题背离实事求是原则,兴城县几百个村庄情况不同,致富的路子也不能是一个模式。乡里有的领导干部也意识到自己在衡量干部的德才标准上需要跳出旧观念的圈子,才能做好整党下一步配备领导班子的工作。许多村的党支部领导也面对现实,拿广粮村和熊孟信做对照,挖自己的陈旧观念。枣村党支部书记侯铁亮检查自己“温饱即安”的小农经济观念说:过去觉得全村每人包下三亩地,户户“五谷杂粮样样有,吃饱穿暖热炕头”,就该知足了,村里每年收入承包费一万多元,也够开支了,因此守着资源不开发,一直没好好抓工副业。这回觉醒了,要象熊孟信那样“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勇于开拓前进。现在正着手发展果树和家庭工副业,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全面发展的大农业经济。广粮村的党员和群众也舒了一口气,打消了“害怕政策变,富了再遭难”的顾虑,相信党的政策是为了富民,只会越变越好,越变越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