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提携新进好风气——中专生丁克祥成才过程追踪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提携新进好风气
——中专生丁克祥成才过程追踪之一
施昌学 殷立新
海军工程学院门诊部年仅二十八岁的中专毕业生、化验技士丁克祥,仅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先后作为主持人和协作者,取得了“指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快速测定法”两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撰写了四部(册)计三十多万字的医学专著和工具书;宣读、交流和发表了一批很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为我国老年医学的研究和临床检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大学里,在老年医学等学科领域中,属“小字辈”的丁克祥何以脱颖而出?这里,将从三个侧面陆续介绍。
谁能想到,丁克祥一番令人钦佩的事业,是由一篇偶作的“心得体会”开始的呢?
1985年6月,丁克祥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为一种抗衰老新药进行实验的任务,以“心得体会”的形式写了一份总结。它随实验报告,一并交给了新药研制课题主持人之一的北京抗衰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武汉老年医学会秘书长曾尔亢老师。
丁克祥惦着本职工作,一头扎进化验室,早把那篇心得体会忘到九霄云外。事隔不久,一纸参加全国第二届抗衰老科学研讨会的通知飘然而至,指名道姓让他作为正式代表与会,并交流题为《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人体衰老关系初探》的学术论文。丁克祥懵了:“我何时写过论文?”
原来,曾老师收到丁克祥的“心得体会”后,并没因它是一个无名小辈的实验总结而怠慢。他细致阅完全文,敏锐地意识到此文的学术价值,便迅速修改,附上推荐信,寄给了抗衰老科学研讨会学术组。
8月份,丁克祥跨进哈尔滨科学宫。随即,他那篇偶作的“心得体会”,当作海军唯一的一篇学术论文,被收编进大会《论文汇编》中,在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了。受到很大鼓舞的丁克祥,开弓不带回头箭,抓住时机迈开新的步伐。
作为一名中年的、有一定影响的老年社会学工作者,曾尔亢很了解老年医学后继乏人的状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更加有意识地关注小丁的进步,不断提供科研信息,审阅学术论文。但是,他的这番热情,先是引起某些人的猜疑,继而又惹得他们散布流言,说他这是“为了捞取名利”,“分享成果”。
曾尔亢心底无私,不为所动。去年9月,丁克祥研究成“指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快速测定法”。曾尔亢审阅了科研报告,得知小丁不仅在国内外首次改用静脉血为手指血,而且用血量只需原有方法的三十分之一,检测时间也缩短三分之二,马上出面邀请自己的导师、全国检验界权威蔡宏道教授领衔,为小丁主持成果鉴定。
蔡老欣然应允。鉴定会上,他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中国的未来是青年的。扶植象丁克祥这样的年轻人,是我们老一辈的历史责任。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在学术界,对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就象街头耍艺人一样,需要师傅帮助打开场子,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一个竞技场。”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成果鉴定会。全国老年医学和临床检验界的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汇集武汉。海军总医院王惠媛助理研究员,是近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分子生物学中年专家,正在从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机理研究。相同的研究方向,使她对小丁的成果具有比一般专家更深的了解。消息传来,她真诚地为小于自己十多岁的小丁高兴,并主动向他介绍自己的研究资料,指导他进行新的探索。鉴定会上,王惠媛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对小丁成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给予充分肯定。她这种坦荡的胸怀教育了丁克祥,赢得老一辈专家的赞誉。
丁克祥的成功,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全军第二届老年医学学术会进行期间,大会临时动议,破例给他十分钟时间介绍成果;《中国医学论坛报》、《老年学》杂志竞相索稿,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国内外报道。
去年10月21日,全军第四届检验学术会在武汉召开。作为最年轻的正式代表,丁克祥被选为大会领导小组成员,并安排在大会第一天宣读学术论文,还被请到主席台就座。看到著名的免疫学专家、二医大教授孔宪清,海军医学检验专业组组长、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高秋生等一大批老前辈都坐在台下,小丁的心里不免有些惶恐和不安,他的双眼模糊……
丁克祥沉浸在暖流中。然而,此刻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身后并不遥远的一个地方,冷风正朝他袭来。
他,能顶住这股冷风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