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汤显祖学术讨论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学术动态

汤显祖学术讨论会综述
不久前,由文化部、中国剧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纪念我国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集中讨论了汤显祖的思想、“临川四梦”的主题、创作方法及整理、改编、演出等问题。
与会者认为,汤显祖是一位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的文化巨人,我们应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研究汤显祖的思想和创作。有的同志论述了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的问题,认为汤显祖的文化意识根基于极力寻求社会和人生的出路而终究无路可走的二难心理,洋溢着孜孜不息地探索追求却终究归于失败的悲剧精神。汤显祖悲剧性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志士仁人群体意识的基本内核,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的探索精神的缩影。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讨论会上重点讨论的剧目。有的同志认为《牡丹亭》是对《西厢记》思想、艺术的继承和深化。王实甫呼唤的是能够自由恋爱、有合理婚姻制度的社会的到来,而《牡丹亭》向往的却是更为深刻的有情社会的到来。这种“情”不仅指男女之情,还包括人的正常欲望、对自由的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等深刻内容,为此汤显祖创造了三种境界:有情的梦境、无情的人间,介乎二者之间——不如梦境美好却比人间亲切的幽冥世界;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被封建理学扭曲灵魂的陈最良、天真烂漫不受拘束的春香和介乎两者之间、体现两种道德观念的杜丽娘。作者是站在新旧时代、新旧道德的门坎上创作了《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的形象,呼唤新时代、新道德的到来。
与会者指出了近年来汤显祖研究中忽视《南柯记》、《邯郸记》的倾向,认为应当把《牡丹亭》和《南柯》、《邯郸》二梦看成一个创作整体,“无情无尽却情多”是《牡丹亭》和“二梦”的思想内核。《牡丹亭》的梦,主要不在于批判封建婚姻,而是表达了情在而理亡的思想;“二梦”的梦,不仅是揭露社会现实,而是要揭示以理立国的社会的荒谬。作者把对现实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寓象化为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对于“临川四梦”的创作方法,有的同志认为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创作方法是丰富的,不能简单地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去套《牡丹亭》。《牡丹亭》并不满足于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反映生活,而是趋向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们的视线从现实生活引向哲理的思考。
有些同志对汤显祖晚年受达观的影响而产生消极出世思想的传统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人格独立、对社会的批判、艺术的创造是贯穿汤显祖一生的主线。达观是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和尚,他的思想、行为及被害,给予汤显祖的不是消极出世思想,而是加深了对黑暗社会的认识。汤显祖是从文化哲学上接近佛道,实际上他对世事的关心,对现实的批判终生未有改变。
与会者肯定了从一九八二年江西纪念活动以来汤显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谈《牡丹亭》的政治性、思想性的文章较多,对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缺乏深入的研究;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汤显祖的横向联系较多,对汤显祖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析较少。
(张新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