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演活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1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演活人
李默然
美,人人需要,人人追求。但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又因各自经历不同,趣味差异而难求一致。
什么是美?通常的回答是“主观实践与客观实际交互作用后的主、客观的统一”。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凡是美的东西,皆是有艺术魅力的。这不无道理。因为凡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品,皆应产生于艺术家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艺术创造。只有艺术创造为读者或观众所承认,艺术本身才有生命,才有价值。
戏剧艺术的魅力何在?简言之:无论是整台演出,还是单一门类的创作(如编剧、导演、表演及舞台美术),皆以是否能征服观众,使观众着迷,非看不可来验证。这就是戏剧艺术魅力,在观众反馈中的客观效果。一出戏的演出失败,一个舞台形象的不被承认,在诸多原因中,其重要原因,是缺少艺术魅力。离开广大观众的检验,创作者自认是有艺术魅力而孤芳自赏,只能是自寻烦恼。没有知音的艺术品,只能是艺术家的悲哀。这就是为什么在讨论“艺术魅力从哪里来”时,不可不想到广大读者与观众的原因。当然,一件成功的、颇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品,一时不被人知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它不具规律性。由此,艺术魅力的产生来自艺术家的自身对美的求索,对作品的锤炼。而它的真正价值,都要在读者与观众中经过检验。
戏剧艺术魅力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是融表情艺术与造型艺术于舞台上的一种综合的美。它和零碎又死板的舞台艺术是相悖的。表演艺术,可否视为长于表情的过程性艺术?果如此,表演艺术的魅力怎么产生?
一个演员,要想让自己创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只有通过行动的全过程,用心,用情,用技巧,深刻地揭示人物复杂的、有时是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各种表现。单一的,直线的人物形象,是不会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的。
我国戏曲界为数不少的表演大师,何以获得广大观众一代人甚或后代人的赞誉?如京剧界中的“活赵云”、“活姚期”、“活孔明”……等等。把人物演活了,形象永远活在观众的心里,恐怕是这些雅号的两层含意吧?再推敲一下,他们是怎么使人物活起来的呢?无外乎深刻的体验与有力的表现。前辈们通俗易懂的总结为“心里有事儿,眼睛有戏儿。”看来表演艺术这门学科,它的艺术魅力,还是要塑造活的舞台艺术形象——演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